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供應鏈去中化 台灣掌握契機歐美都會來敲門

2020/5/17 13:47(5/17 15: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吳柏緯台北17日電)總統蔡英文將展開第二任任期,儘管碰到全球武漢肺炎疫情變數,但專家分析,「去中國化」已成趨勢,主要經濟體也在壯大自身實力,亟需尋找強力盟友,台灣占據天時、地利,必須抓緊契機,加上又有堅實的產業底蘊,很有機會在國際上站穩腳步。

1990年代起台商赴中投資潮風起雲湧,2000年以降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融入全球經貿體系,面臨產業外移空洞化危機,進入長達20年的產業轉型困境的陣痛期。

蔡總統第一任任期內,美中兩大強權摩擦不斷,貿易戰未歇,且去年底又來了一場武漢肺炎世紀大疫,衝擊全球經濟,嚴重程度甚至超過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改變了全球經濟秩序,重要產業的供應鏈去中國化成為焦點。

美中陣營對峙 台灣成關鍵盟友

疫情過後,人民最關心的議題勢必回到「拚經濟」。「台灣非常有機會。」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直言,台灣本來產業實力就很強,存在許多隱形冠軍,卻不被國際認識,這次疫情讓全球見識到台灣產業快速反應、彈性高、品質好的優點,口罩、防護衣就是最佳範例,加上疫情促使美、中、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發展自主實力,台灣很有機會成為眾人爭搶的重要盟友。

台經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邱達生分析國際局勢,也認同台灣前景可期。他指出,美中貿易戰與疫情爆發之前,世界局勢是中國崛起、美國衰退,但加入這兩個變數後,局勢再次改寫;美中兩大陣營繼續對峙,甚至美國略勝一籌,是比較可能的結果。

在這股趨勢帶動下,台商回流台灣成為潮流,由經濟部推出的「台商回台投資方案」、「根留台灣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與「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等投資3大方案,金額正式突破新台幣1兆元。

根據經濟部統計,今年1到3月的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依序為48.8%、40.7%、50.5%,其中2月的40.7%是自95年6月以來新低。

除了海外生產比,去年對海外及大陸的投資金額年增數字,也可見端倪。根據金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上市櫃公司對海外投資年增新台幣1557億元、對大陸投資年增117億元,均創史上最低。

邱達生分析,日前傳出美國總統川普與幕僚團隊有意籌組「信任夥伴」(trusted partners)聯盟,正在與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印度、越南進行協商,合作領域從數位、經濟、能源、基礎建設、貿易,甚至涵蓋教育、研究等,希望供應鏈能夠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重心拉回美國。

邱達生指出,台灣第一階段雖然不在信任夥伴名單內,但參考美國先前提出的印太戰略布局,可以合理推測,美國下一階段信任夥伴的合作對象將包含台灣,這就是台灣的機會。

「我們應該要讓美國了解,台灣可以讓他想要規劃的供應鏈更完整」,邱達生分析,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晶圓、封測技術都具有優勢,可以強化美國IC設計能量,其次,台灣中小企業在零組件生產表現優異,也有助於讓美國供應鏈更為完整。

不過邱達生提醒,台灣固然產業實力強勁,在美國主導未來區域經濟的前提下,台灣農業關稅平均為16.9%高於美國,台灣若想加入,農業等弱勢產業勢必會承受巨大壓力,政府必須提前思索並研擬對策。

另一方面,邱達生認為,若台灣能成功打入美國主導的聯盟或其他多邊架構,有助於提升國內研發能力,在全球供應鏈站穩腳步,甚至往更上游移動。

台灣科技實力 美國、歐洲與中國想合作

「未來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一定是由科技來帶動」,楊瑞臨說,科技本來就是各國發展的重中之重,這次疫情暴露出既有供應鏈的脆弱之處,同時揭示新興科技各種應用面貌及藍圖,讓美國、中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更清楚科技布局的方向在哪,進而加速戰略規劃。

楊瑞臨認同美國還是全球Leader,但不會是獨大,必須靠呼朋引伴、壯大實力,除了歐盟,日本、韓國、台灣也都是必須招攬的重要戰友。

比較特別的是歐盟,楊瑞臨指出,歐盟科技輸給美國、市場依賴中國,接連經歷美中貿易戰、疫情,可謂受傷慘重,這次也痛定思痛,加速科技自主、市場自主;歐盟若想在科技領域急起直追,甚至在部分項目做到與美國平起平坐,勢必得借重外部能量,台灣自然是選項之一。

「美國、歐盟、中國都會來敲門」,楊瑞臨認為,台灣兼具產業、科研能量,會是主要經濟體爭相延攬的對象,這固然是大好機會,但也必須步步為營,因為美國與歐盟表面合作、心裡競爭,對中國則是又愛又恨,一方面想要減少依賴、一方面又無法完全割捨。

楊瑞臨表示,台灣要顧及複雜的動態情境,而且三大經濟體建立全新供應鏈同時,供應鏈中的科技成分會愈來愈重,台灣企業必須思考,與國際夥伴合作之餘,要如何兼顧彼此微妙的競爭關係,以及衡量這樣的商業合作,會不會觸及其他國家底線。

楊瑞臨直言,未來從大企業到隱形冠軍,要如何以優雅姿態周旋於列強之間,不僅需要細緻且縝密的策略,還得視世界局勢變化而動態調整;但他樂觀地說,台灣已經被全世界看見,未來幾年,將是形塑國家品牌的最好時機。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王義智也認為,台灣的ICT(資通訊)基礎穩固,加上資服產業技術實力有目共睹,不但可以在這波數位化浪潮中搶得先機,甚至組成資服國家隊,協助國內傳統產業轉型,進一步更可以將技術輸出,達成另一種TAIWAN CAN HELP的外交與外銷模式。(編輯:楊凱翔)10905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疫情後產業鏈重構 經濟拚U型復甦三大挑戰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