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商會:中國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掌握外企生死
(中央社台北28日電)中國歐盟商會今天在北京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正在構建的「社會信用體系」,將對所有在中國的外資企業帶來巨大影響,且能決定外企的生死。但這套體系對企業的影響,並未引起足夠關注。
根據中國歐盟商會官網,這份報告題為「分數決定命運—企業社會信用體系如何規制市場主體」,是由商會及德國顧問機構Sinolytics共同製作發表。
Sinolytics執行長孔弼永(Björn Conrad)表示,中國針對企業的「社會信用體系」不再只是一個構想,它已蒐集了大量數據,對企業行為進行信用評等,並影響企業營運。
孔弼永指出,隨著這套體系的實施進入決定性階段,歐洲國家及在中國的歐洲企業,應在這套體系全面實施前做好準備。
他並向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表示,中國這套體系野心勃勃的目標就是「高度自動化」,將數據自動轉化為對企業的評分及相應的獎懲。雖然可減少監管的隨意性,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可「有針對性地」對付某些企業。
孔弼永提到,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其實還包括由政府對企業施加更大政治影響的評分標準,例如中國媒體對目標企業的報導。
這份報告直指,這套體系的建設已經接近尾聲。其中,能整合多個政府資料庫的「網路+」監管系統,9月就將投入測試。未來,若企業獲得較高評分,就能在市場許可、環保檢查等方面獲得諸多優惠;而得分較低的企業,在中國市場的經營就會遇到更多的限制。
報告提到,企業社會信用體系的一系列嚴格指標由中國政府制訂。只有在中國政府眼中「值得信賴的市場行為」,才能企業獲得較高評分。
中國歐盟商會及這份報告都呼籲,在中國的歐洲企業應立即關注這個議題,仔細了解自家公司在這套體系中「能獲得怎樣的評分」,避免突然遭到許可證被吊銷、無法再獲得政府合約、新增投資不被批准的窘境。(編輯:邱國強)10808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