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台青年居法15人小村做點心創業
中央社駐巴黎特派員曾依璇/9月1日
去年入秋,來自台北的李政勇搬到法國東南部鄉下定居,小村居民僅15人,手機訊號時有時無,附近還有野生動物出沒,他一邊販售自製手工點心,一邊品味這樣的寧靜生活。
今年33歲的李政勇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當完兵後,他在補習班教英語,也曾在雜誌社工作,但總有一種受到束縛的感覺。
為了完成在30歲之前走看世界的願望,他於28歲那年辭去工作,來到法國,先在里昂(Lyon)讀了一年語言學校,接著在盧恩(Rouen)的商學院取得全球管理碩士學位。
他最初的規劃,是希望開一家貓咖啡館,但這種新奇的商業概念在法國還很罕見,執行起來困難重重,最後不得不放棄。
就像那句老話,「當上帝關了一道門,必會在某處替你開一扇窗」,李政勇回憶起當時的不順遂,再想想現在的寧靜生活,也覺得上天似乎早有安排。
去年10月,他在上羅亞爾省(Haute Loire)的小村莊找到一棟房屋,他性喜僻靜,周邊環境正好符合他的需求,而且有個小花園,還有一小片地可以種菜,於是他租下房子,就此定居。
這個小村名為安特蘭居(Intranges),常住人口僅有15人。由於這個地名太過冷僻,李政勇總對別人解釋,他住在柯農格勒(Connangles)小鎮。
柯農格勒由好幾個小村莊組成,安特蘭居只是其一,但就算合計起來,柯農格勒的居民也僅有142人,而且可能只是紙上數字,實際上有些人夏季才會回來度假,平常仍在大城市生活。
正因為安特蘭居人口很少,居民很熱心地於每年夏天舉辦全村聚會,稱為「鄰居節」,今年已是第10屆。
在聚會中,每個人都要帶一些料理與大家分享,李政勇今年受邀參加,做了台灣常見的鮭魚炒飯。
鄉下地方,鄰居總要互相照應,幸運的是,當地居民比他原本預料地更加友善,「不只是每個都認識,是每個一定都會很熟」,互相串門子是常有的事。
李政勇說,鄰居們大多是60歲以上的年長者,「我應該是(居民)裡面最年輕的」,加上他是外國人,大家都對他非常好奇,想瞭解他為什麼會搬到安特蘭居,也想知道台灣有多大?人口有多少?
在人口稠密的台灣,似乎反而沒有這麼多機會與鄰居產生交集,在友好的互動過程中,他覺得好像真的可以融入這裡,和他們一起生活,而不是只做自己的生意。
66歲的退休人士巴伊魯(Annick Pailloux)是李政勇的鄰居之一,她受訪時說,鎮上很少出現移民,但她心態開放,看到李政勇這個新鄰居並不特別驚訝,而且「他很低調,有禮貌,也討人喜歡」,他們很快就建立起友誼。
李政勇在安特蘭居安頓下來後,今年一月底完成了商業登記,開啟了他的手工點心舖創業之路,店名取為Zouzou,這是他的兩隻愛貓之一的名字,商標也是抬頭仰望的虎斑貓。
現在,他每週總有幾天要到鄰近的城市擺攤,販售自製的鳳梨酥、果醬、餅乾和蘋果泥。他幾年前才從零開始學習法語,如今已能向法國消費者說明產品的來歷。
他說,創業之路並不好走,尤其在鄉下,人們對外來的新事物比較保守,必須花很多時間,不厭其煩地解釋、說服他們試吃,通常人們都能接受,即使偶爾遇到質疑或負面反應,就當他們只是過客,這也是給自己的一種修煉。
除了在市場擺攤,李政勇也接受網路或電話訂單。由於擺攤很耗時間和體力,他的經營方向是慢慢提高網路訂單的比例,讓營收更穩定。
在不需要擺攤的日子,李政勇就在自家廚房煮果醬、烤餅乾。許多人工作時需要音樂相伴,但他正好相反,「完全沒有聲音,我才可以專心」。
李政勇在台北出生,來到法國之前的人生裡,生活、求學都在熱鬧炫目、24小時不眠的台北。
而安特蘭居的生活是另一種極端,不僅寧靜,夜裡還沒有光害,抬頭就是滿天繁星;附近有狐狸一類的野生動物出沒,不時還有像是老鷹的猛禽來襲,為了避免小貓被叼走,入夜後李政勇就不讓貓再出門。
安特蘭居沒有醫院,沒有郵局,也沒有商店,生活所需都趁擺攤的日子順道到城裡採買。
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後,李政勇說,他有時也會想,雖然懷念台灣的食物,但下次回台北,不確定自己是否還能適應那些嘈雜的聲音。
他說,到目前為止,在這邊生活覺得很滿意,在可預見的未來,也會一直這麼過下去。106090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