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法國導遊看台灣:不缺魅力欠宣傳
中央社駐巴黎特派員曾依璇/5月30日
法國人芮韻揚通曉中文,熟悉中華文化,經常帶團前往中國大陸做深度旅遊。她說,台灣有美食、高山、溫泉、文物,法國人會很喜歡,只是大多對台灣印象模糊,需要更強力宣傳。
法國的「插曲」(Intermedes)旅行社專門提供深度文化旅遊行程,台灣也很罕見地名列其中,一趟旅程13天,除了必訪的故宮博物院和太魯閣峽谷外,從南到北的廟宇行程特別多,因為導遊芮韻揚(Michele Zedde)非常欣賞台灣的廟宇文化,還正撰寫一本關於台灣廟宇的書。
「台灣廟宇絕不只是參拜的空殼,而是與人民生活密切連結、不斷演進的場域,是有靈魂的」,芮韻揚受訪時說,她曾看到信徒在路邊架螢幕播放A片給神明看,也看過人們聚在廟前歡唱卡拉OK。
她還說了一個小故事:有1名男子求神讓他中樂透,若中了就請脫衣舞孃表演酬神;他後來確實中了獎,但只是新台幣數百元的小獎。獎金很少,對神明許下的承諾卻不能不兌現,於是這名男子央求自己老婆跳脫衣舞,他老婆也真跳了。
這些圍繞著廟宇發生的匪夷所思故事和景象,讓芮韻揚相當著迷,廟宇是她探索台灣文化和民俗的特殊管道。
她以一個台灣文化愛好者和外籍深度導遊的身分,對台灣的觀光宣傳策略提出一些建議,也不忘提醒,保護整體環境和古文物才是根本。
「歐洲人不喜歡水泥」,她說,「歐洲人對木頭、石材很有感覺,若是(把古文物或古建築)翻新,他們會失望的」。
芮韻揚最初在巴黎東方語言學院(Inalco)學中文,於1982年至1983年到台灣進修,返回法國後,對台灣念念不忘,後來又去了許多次。
她深受中華文化吸引,希望讓更多法國人知道中華文化之美。
現在她每年帶旅遊團到中國大陸4到6趟,走精緻路線,每團9到15人,團員大多是有時間、有活力又有點閒錢的退休人士,也有不是特別富裕、卻對異國文化極有興趣的中產階級。
台灣的行程雖一直掛在網站上,但芮韻揚坦承,去年僅有3人報名,很可惜無法成團。
說到台灣,她幾乎是讚不絕口,相信法國人肯定會喜歡台灣的文物、廟宇、溫泉和登山健行活動,「台灣是一個超級特別的地方,當你去看台灣的歷史,就會被吸引住」。
她說,台灣人很和善,懂得關注他人需求,「法國人可不是這樣」;何況台灣有海鮮、夜市、好茶,還有越南、泰國等新移民融合料理,「對法國人來說,食物美味的地方就是超棒的地方」。
在她眼中,台灣的魅力似乎數也數不完,但在法國的宣傳能見度不高,有時舉辦活動或參加旅展,結束了就沒有後續。
台灣在法國並未設置觀光機構,整個歐陸只有一個駐德國台北觀光辦事處,管轄全歐地區,而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香港在巴黎都設有觀光辦事處。
「法國人聽到台灣會很有興趣,但必須追蹤他們,否則(旅遊意願)會不了了之」,芮韻揚說,「台灣人似乎不太知道要怎麼抓住法國遊客,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接待的地方。對法國人來說,有疑問時知道去哪裡諮詢,這點很重要」。
現在的法國人雖不至於把台灣與泰國搞混,從媒體上也約略知道兩岸之間的政治糾葛,但對台灣的印象還是很模糊。
芮韻揚認為,老一輩的法國人對台灣的想法可能還停留在數十年前廉價的「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年輕些的更沒有什麼概念。
正因如此,才必須要有更多宣傳。她還建議,應培養相關產業人才、與旅行社合作,也可以找曾經去過台灣的法國年輕人分享親身經驗,口耳相傳的效果,可能勝過許多廣告。10605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