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 3英國出生學者分享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4日綜合外電報導)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今天揭曉,由3位英國出生學者分享殊榮,分別為杜列斯(David Thouless)、哈爾丹(DuncanHaldane)和科斯特利茲( Michael Kosterlitz)。
諾貝爾醫學獎昨天揭曉,化學獎將於5日出爐,和平獎7日見真章,經濟學獎10日公布,文學獎將於13日宣布。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日本學者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學者麥唐納(Arthur B. McDonald)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了微中子振盪效應,顯示微中子也有質量。
諾貝爾獎各獎項得主可獨得或分享8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939萬元)獎金。1051004
揭露奇異物質奧秘 3學者獲頒物理學獎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4日綜合外電報導)諾貝爾委員會表示,3位英國出生的科學家杜列斯、哈爾丹和科斯特利茲因「揭露奇異物質的奧秘」,今天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聯社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說,3人「打開了未知世界的大門」,在這個世界裡,物質處於異常狀態或階段。
他們以「物質拓樸相變與拓樸相位的理論發現」獲此殊榮。
82歲的杜列斯(David Thouless)是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榮譽教授,65歲的哈爾丹(Duncan Haldane)是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物理學教授,73歲的科斯特利茲(Michael Kosterlitz)則是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物理學教授。
他們的研究是在1970和1980年代進行,諾貝爾獎評審通常把獎項頒發給數十年前的研究發現,以確保它們禁得起時間的考驗。
2016年諾貝爾獎昨天揭開序幕,醫學獎得主率先揭曉,日本生物學家大隅良典以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研究獲獎。細胞降解和再利用的過程稱為自噬機制。
化學獎得主將於明天揭曉,7日公布和平獎贏家,經濟學獎和文學獎得主將於下週出爐。(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51004
※你可能還想看:
諾貝爾物理獎 趣味數字報你知
2015諾貝爾物理獎由誰獲得 你還記得嗎?
投身冷門研究獲諾貝爾醫學獎 大隅良典:「有用」一詞正害慘了社會
解析「細胞自噬」獲諾貝爾醫學獎 大隅良典開創癌症治療新契機
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 獎項不死後追授
諾貝爾為什麼不設數學獎?原因看這裡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