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如何解去中國化 中研院院士提全球視角

2016/6/20 16:53(6/20 17:1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聲肇台北20日電)不少台灣年輕世代和政客對「中國」一詞不屑,兩位中研院院士今天建議從全球角度「想像」兩岸,把中國放入「歷史進程」,這有助台灣跳脫「去中國化」的紛擾。

中研院史語所所長黃進興在唐獎漢學獎得主宣布會上說,美國除了革命時期有反英情緒,迄今排斥英國文化的人很少,因此他相信台灣的反中國文化情緒是「一時的,且限於政治人物。」

黃進興說,台灣當然會發展出台灣特性的文化,但硬要排除其中不可或缺的中華文化要素是「很難想像」的。

他希望台灣各界,尤其是年輕世代,以寬廣的眼界和心胸,看待眼前的政治擺盪。

也是中研院院士的哈佛大學韓德森講座教授王德威鼓勵台灣年輕人從全球角度看台灣與中國,了解中國不只是政治實體、文明組織、或歷史進程,「也可作為我們想像這世界的重要元素。」

至於如何從台灣的立場想像中國,王德威提醒國人,不要滿足於輕易得到的結論,因為漢學或中國研究的內容極為複雜多元。

他從學界的角度建議台灣的知識界、教育界與新聞界多跟民眾分享學界對中國的了解,讓民眾知道,台灣的歷史和中國的歷史處於「極具活力的互動過程。」

他回答中央社記者提問時表示,台灣的國號是中華民國,不少國民與官員卻聞「中」而變色甚至翻臉,實在是「很諷刺,幾乎到了精神分裂地步」的情況。

「對這個命名遊戲,我們不斷自我混亂」王德威說他無意批評任何人,他也了解這樣的「歷史情境。」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王德威表示,台灣陷入這令人混亂也自我混亂的情況,有其內在的複雜與矛盾因素,指出這實況,正是知識分子的責任與義務。

王德威說,由於台灣急於想要獲得輕易的答案,才產生了對中國文化及一般人文教育的問題,而「人文的問題,沒有簡易的答案。」10506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