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執行安樂死 動保基層人員壓力大
(中央社記者邱俊欽桃園27日電)桃園市動物保護園區園長簡稚澄日前自殺身亡,引發外界對保護園區工作人員的重視,其實動保人員因為經常要面臨動物的生殺,在工作職責與部分團體的批評下,壓力的確很大。
簡稚澄死亡,動保處同仁的工作士氣低落,桃園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長陳仁信自請調離職務,並獲得批准。
有關簡稚澄死亡的確切原因,因為所屬單位與家屬都相當低調,也以個人隱私為由,不願公布所留下的遺書內容,也使得確切死因成謎。但部分報導中卻推測可能與簡稚澄因為職務所需,必須對部分狗貓執行安樂死,在長期的壓力下,又無法改變動物免於安樂死,因此選擇自殺結束生命。
從桃園市府所提供的數字中顯示,市府在升格後,大力推動「新動保政策」,其實已可看出許多成效。包括入園的動物數從102年到達1萬58隻高峰,到去年銳減至7745隻,到今年的1至4月則為2573隻;認領養率,從99年的2269隻(23%),至去年的6339隻(81.8%)。
其中在執行安樂死的數量,99年的5762隻(58.95%),桃園市升格的第一年(104年),則大幅下降到380隻(4.9%),今年截至4月則為83隻(3.2%),更是大幅減少。
儘管以數據來看,安樂死的數字雖然降低,但是對動保處的人員而言,動物也是生命,在執行時難免也會觸景生情,但基層工作人員基於職務所需,卻必須主宰動物間的生命,的確也造成情感拉扯。
曾經在動保處工作的人員表示,因為職務所需才對動物進行安樂死,往往也必須面臨部分動保團體批評「屠夫」、「殺手」等字眼的批評,尤其臉書盛行,許多反對動物安樂死的意見會直接進入各單位,甚至首長信箱,對於基層人員而言,「是說不出的苦、道不盡的辛酸」。
另外也有基層人員表示,部分領養動物的人的動機也無法分辨,有人或許想領養,但卻免不了想藉由領養而轉售,兩者間也會爆發衝突;動保人員夾在其中,還必須擔任協調者角色,這些都成為工作的一部分,日積月累下來,「心能不疲憊嗎?」1050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