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阿里山自然農法 找回鄒族人健康生活

2016/1/5 08:08(1/5 10:3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有機農業 食安健康】專題1(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5日電)從回鄉青年到推動有機產業的手,鄒族的楊佩珍不變的是對土地的愛與對家鄉的感情。在族人合作共耕下,自然農法復育雜糧發芽茁壯,有如當年老祖先開拓新部落的春天與希望。

阿里山新美村是鄒族部落中,觀光資源相對薄弱的小村莊,蜿蜒顛簸的道路深入部落,海拔800公尺,有遺世獨立的味道,山狗橫越馬路,民宿的老闆等待訪客青睞,正因如此,反而成推動自然農法的最佳基地。

推動「打手機鄒有機農業發展協會」的楊佩珍表示,「打手機鄒」原為羅馬拼音taso ci Cou,taso是鄒語強壯的意思,ci為語助詞「的」,cou鄒語是人的意思,整句意為健康、強壯且團結的鄒族人。

在阿里山新美村,絕大多數鄒族年輕人口嚴重外流,1998年擔任村發展協會理事的楊佩珍,可以說是異類,她在都市接受教育,也曾有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不過,她形容「似乎骨子裡就流著山野召喚的血液」,因此,毅然放棄工作,回鄉致力於推動保存鄒族文化。

她為了鄒族歷史,不斷留下影像,希望透過她拍攝的照片,了解自己族群與部落的歷史,為新美村的歲月留下記錄。

新美部落的產業以造林(杉木、麻竹、桂竹、楓香等)為主,農作物以生薑、筍乾、芋頭、愛玉子、山茶油為副,是村民經濟主要來源。

在楊佩珍等人的號召下,「打手機鄒」由一群有心推動原生物種及自然、養生、健康、安全農作物的阿里山鄉人組成,田區位於來吉、達邦、里佳、樂野、山美、新美、茶山等部落。

居民大部分都是從里佳村遷徙至此,少部分是從特富野來,日本時代命名新美,意為新的部落,但就鄒族人的說法,正確應是尼雅後薩。由於是曾文水庫上游,沿岸留下許多「河階」地形,是農人耕種的好地方。

楊佩珍說,族人與山林間的依賴情感,農業原本就是原住民食衣住行的代代相傳產業,有機農業則是近年來開始推動,最早是從無毒的山(苦)茶油及雜糧開始,到這兩年的葉菜類和雜糧作物。

她表示,最理想的有機農業操作方式,不過是盡可能的回歸到先人的傳統自然,不要用後天的人為化學農藥、肥料、殺草劑來耕種。

鄒族人透過會議凝聚共識,共同耕作的田區原先由莊連發提供土地,目前由汪堅雄、浦守政、五鄰田區、也別比、雅依薩娜提供作為公田約5公頃,這些農民免費讓協會耕作使用。

協會是唯一在阿里山鄉由自己族人發起成立的有機農業發展協會,也符合農糧署推動願景工程無毒生產計畫。楊佩珍表示,在行銷與規劃上,希望提升食農教育,結合學校教育讓新美國小等族人小孩,了解人與土地的關係。

但協會出現瓶頸,缺乏硬體電腦作為教育訓練、規劃與行銷平台,需要外界奧援桌上型電腦與筆記型電腦。做為阿里山鄉各個部落行銷的後盾,並結合從事有機農業的部落實現理念。願意伸援的機構與團體,可以聯繫協會信箱oko00997@yahoo.com.tw。1050105

※你可能還想看:
阿里山第二春 自然農法種回台灣食物
農友研究有機農法 青潭食農教育有成
有機茶融入生活態度 友善土地耕作
台灣環境復興運動 青年回流友善產業
看完整專題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阿里山第二春 自然農法種回台灣食物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