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學校加移民 造就法國為足球頂尖人才庫
(中央社巴黎15日綜合外電報導)法國笑傲本屆世界盃,不光是奪下隊史第2冠,生於法國的「法國製造」球員達50人,多到可以外銷。網路媒體Vox分析,這結合了近半世紀來的移民歷史與足球學校體系兩大因素。
國際足總(FIFA)允許球員能代表自己、雙親、祖父母三代出生地的國家比賽。本屆世界盃共有82名球員不是穿著自己出生國家的戰袍。
這82人當中,法國出生球員達50人占最多數,包括法國隊內21人,效力其他國家者則有29人。巴西出生球員28人為第2多,但遠比不上法國。
回顧過去4屆世界盃,法國出生球員與教練均在參賽隊伍中獨占鰲頭,而且人數持續上揚。這個現象有其成因與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歷經戰火摧殘,1940年代尾聲到1950年間政府為了展開重建,向南歐、東歐國家以及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招募勞動力。
這段期間移民入境法國人數是全歐洲第一。1960年代晚期到1970年代初,法國經濟急速成長,勞動力短缺掀起另一波移民潮,更多移民來自非洲與加勒比海的法屬殖民地。許多人落腳在幾個主要城市外圍的大型住宅開發區。
同一時間,法國體壇遇上危機,尤其足球隊從1960年到1974年之間,各有3屆未能打進世界盃及歐洲國家盃。法國足協(FFF)展開振興足球計畫,傾國家之力培養足球人才,打造了歐洲最早的足球學校體系之一。
1972年在維奇(Vichy)成立國家訓練中心,4年後法國足協與幾支頂級球隊合作,建立了涵蓋面更廣的足球學校網絡,招募並訓練地方青年。
國家訓練中心於1988年搬到巴黎南方的郊區克雷爾楓丹(Clairefontaine)。到了1990年代,法國擁有了世界數一數二的足球體系,扎根全國各地訓練好手。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歷經將近30年累積,法國足球開花結果,1998年「藍衣軍團」法國隊在巴黎拿下世界盃冠軍,舉國歡騰。
這同時也是法國多元文化的一大突破。當時奪冠陣容,許多球星本身就是移民,其他則是移民第二代,被笑稱為Black-Blanc-Beur(法文中的黑、白、阿拉伯),形容法國陣中結合多種族球員。
當然也有政治人物對此現象感到不滿。向來鼓吹民族主義的尚馬力.雷朋(Jean-Marie Le Pen)就說:「我覺得這些球員從外國來,讓他們穿上球衣為法國打球,實在有一點太假。別隊唱國歌都很大聲、很用心,法國隊球員大部分都沒開口。」
撇開這些帶有種族偏見的批評,愈來愈多法國足球明星出身移民家庭,最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來自同一個地區──巴黎。
法國外來移民中有38%定居大巴黎的郊區(banlieue),這在法語中也意味著移民盤據的貧民區。這些地區經常發生暴動,籠罩著失業、犯罪與貧窮,但法國外來移民歷史與足球學校系統,在此處產生微妙的結合與化學作用,造就大巴黎地區成了全世界第一的足球人才庫。
2002年以來在世界盃舞台上,出生於大巴黎地區的球員持續增加,本屆世界盃50名法國出生的球員中有16人來自大巴黎地區,其中8人效力法國隊,19歲明日之星姆巴佩(Kylian Mbappe)就是代表人物。
姆巴佩的母親來自阿爾及利亞、父親來自喀麥隆,他在巴黎郊區邦迪(Bondy)出生,正是克雷爾楓丹的訓練中心培養出來的好手。
出身巴黎的球員不只效力法國隊,幾年來源於FIFA較為寬鬆的規定,許多球員紛紛披上各國戰袍,包括象牙海岸、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葡萄牙、喀麥隆等國。
這是法國足球強大的原因,健全的足球學校體系,加上特殊的移民歷史,兩相結合之下為法國與全世界培養無數足球好手。(譯者:林宏翰/核稿:王思捷)10707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