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約束老人被詬病 家屬觀念要革新

2016/10/9 11:56(10/9 12:1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老年拋開被捆綁-自立支援照顧專題(7)(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9日電)把患者「約束」起來的照顧方式,常被外界詬病,但專家認為,約束患者都需經家屬同意,家屬觀念也必須革新,推動零約束立意雖佳,但也要有彈性,照顧人力、照顧者心情都要考量。

台大醫院安寧病房主任姚建安,長年推動安寧緩和治療,希望患者在生命終點前,能擺脫無效醫療、尊嚴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但在安寧病房,「約束」患者雖然少見,有時為了避免患者自傷、傷人,約束也是一種必要選擇。

將患者約束起來,除了醫護判斷,也必須家屬同意,簽具同意書才能執行。約束不單是醫護的決定,而是共同的承擔。

姚建安的媽媽曾住到加護病房,身上插著管路,當時怕媽媽在無意識下拔管,會影響安危,姚建安就同意「約束」媽媽。但媽媽醒來後,覺得怎麼可以像犯人一樣被綁起來,發了好大一頓脾氣。

除了無意識患者可能拔管影響生命,姚建安說,有嚴重譫妄、容易暴怒、會攻擊人的患者,也必須適當約束,利用棒球手套或鬆鬆的綁在床邊,或利用鎮靜藥物控制,否則照顧者必須24小時緊迫盯人,對照顧者也是一大負擔。

姚建安說,零約束是很理想的方式,就像100分的照顧,但也必須權衡不同狀況,提供80分、60分的模式。如有些患者不約束,結果常無意識拔管、必須反覆插管,病人和家屬都受盡折磨,照顧者也會懷著「沒照顧好」的愧疚感,甚至患者都往生了,家屬還在心上糾結。

曾在機構服務的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主任賴金町說,站在人道和尊嚴,不應該約束受照顧者,但曾看過照顧服務員一天要照顧8名住民,吃喝拉撒都要包辦,還要負責清潔工作,時間排得很緊湊,連吃飯時間都沒有。

家屬簽署同意書前,賴金町說,機構一般都會用話術包裝,說明長輩如果有自殺、傷人、扯尿布、拔管路、躁動等情形,是否同意約束,一般家屬都會同意,不捨長輩反覆拔管、插管辛苦。

有時候家屬看到長輩被約束,賴金町說,家屬也常因為擔心反映給機構,可能會害長輩被不當對待、被報復而不敢說;或也擔心機構說「那不然你換另一家好了」,要重新找機構也是麻煩。

姚建安也說,有些家屬不捨長輩被約束,但也有家屬簽同意書時非常「阿殺力」,甚至想長輩24小時都被「約束」,這樣照顧起來比較輕鬆,不用24小時盯著,也可以避免跌倒、受傷等風險,增加其他麻煩。

顧全照顧人力、照顧效率、家屬需求和心情,長者的自主、尊嚴只得暫時被消音。

賴金町說,家屬必須改變觀念,不要認為把長輩送來機構照顧,「就是要一直待到死去」,經過良好的復健,長者也是可以重新回到家庭,不一定要在機構機接受集中的照顧;照顧人力也必須增加,加上科技輔具等助力加入,才能一起翻轉被照顧者的品質。

「約束不是必要之惡」,姚建安說,說「惡」對醫護來說太沉重,這是特殊情況下的必要處理措施,約束前一定要經過完整評估,如能不插管就不要插、能用藥物鎮定就用藥物,就能避免怕拔管、躁動的約束。在沒有其他方法下再適當約束,也是安全照顧的一道屏障。105100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