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因應北約「波羅的海崗哨」 德國強化水下無人機系統

2025/1/15 18:2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15日專電)北約啟動「波羅的海崗哨」軍事行動,強化對關鍵海底基礎設施的防衛。作為核心成員之一的德國,正加速部署具人工智慧功能的水下無人機「藍鯨」,提升對水下攻擊行動的監控與應變能力。

波羅的海地區近期頻繁發生疑似俄羅斯影子艦隊與中國船隻蓄意破壞海底纜線等基礎設施事件,北約將此視為混合式威脅(Hybrid Threats)並高度警戒。

在14日赫爾辛基(Helsinki)召開的北約緊急會議中,德國、丹麥、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周邊盟國針對水下安全形勢進行討論,並宣布啟動「波羅的海崗哨」(Baltic Sentry)軍事行動。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會中承諾,除了提供軍艦、偵察機與共享資訊外,德國也將主導波羅的海的情報整合工作,並在羅斯托克(Rostock)的北約海軍指揮中心,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提升混合戰攻擊的監控與預警能力。

德國海軍司令卡克(Jan Christian Kaack)在國防部戰略文件「海軍方針 2035+」提到,隨當代武器的精準性與突襲能力增強,海軍的反應時間變得越來越短,德國海軍必須有更高效與自主的戰術決策與防禦機制,以在短時間內作出應對。

為強化因應波羅的海混合式威脅,據明鏡週刊(Der Spiegel)消息,德國海軍正在測試一款新的水下無人機—「藍鯨」(Blue Whale),由以色列航太工業(IAI)子公司Elta Systems製造、德國鋼鐵巨頭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參與開發。

「藍鯨」長11公尺、重5.5噸,可在水下自主運行2至4週,並透過被動聲納系統監測敵方潛艦,降低自身被發現的風險。此外,該系統可偵測海床異常活動,監測可疑水下載具與水雷,並提升海底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

訂閱《國際新聞》電子報 第一手掌握世界最新脈動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和德國海軍現役的「海狐」(SeaFox)等無人水下載具不同,「藍鯨」不僅可用於偵測,更具備自動化情報分析能力,能即時回傳水下活動數據,並與北約盟國的水面艦艇、偵察機即時協同工作。

基爾大學安全政策研究所(ISPK)海洋戰略專家皮特斯(Johannes Peters)表示,因海洋中的破壞行動較難被偵測,水下領域已成為各國軍事競爭的關鍵戰場。「藍鯨」等水下無人機將使德國海軍在波羅的海的水下監控與潛艦偵測方面向前邁進一大步,同時減少對昂貴載人系統的依賴。(編輯:田瑞華)11401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北約「波羅的海崗哨」軍事行動 因應海纜破壞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