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脫鉤刺耳 「去風險」迅速成為各國對中政策熱詞

2023/5/22 16:1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2日電)中國在全球強勢出擊後遭西方國家圍堵,「脫鉤」被列入各國對中政策選項。但面對中國反彈及各國利益團體質疑,「去風險」一詞最近成為「脫鉤」的熱門替代用語。但在中國看來,敵意不減。

紐約時報今天發表文章指出,「去風險」一詞在各國官員中間突然流行起來,目的都是試圖掙脫中國對全球供應鏈的掌控,但又不想跟中國完全斷絕關係。剛落幕的7大工業國集團(G7)廣島峰會發表的聯合公報,就提到G7將致力「去風險,而不是脫鉤」。

文章提到,「去風險」一詞與中國的關聯,起源於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3月30日的講話。

當時,范德賴恩在解釋自己為何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一同出訪北京時說,「我認為與中國脫鉤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歐洲的利益」,「我們(歐盟與中國)的關係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們的應對也不應該這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專注於『去風險』,而不是『脫鉤』」。

此後,德國和法國外交官在國際場合強調了「去風險」這個詞。亞洲國家也開始對美國官員說,「脫鉤」太過分了,會動搖幾十年來的成功的經濟一體化。

接著在4月27日,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在一次政策講話中提到,「我們追求『去風險』,而不是『脫鉤』」,「『去風險』從根本上意味著有彈性、有實效的供應鏈,確保我們不會被任何一個國家所脅迫」。

到了5月17日,印度外交部長蘇杰生(S. Jaishankar)也指出,稱「重要的是在全球經濟『去風險』的同時,確保非常有責任心的成長」。

儘管如此,根據報導,在中國政府看來,「去風險」3個字不出所料,並沒有多大改善。中共外圍官媒環球時報最近發表社論說,「『去風險』給人一種可能是『變相脫鉤』的感覺」,華盛頓的做法並沒有偏離「對維持其世界主導地位的病態迷戀」。

香港南華早報專欄作家盧綱直指,他對此表示懷疑,「去風險」3個字只是「聽起來沒那麼好戰」,但潛在的敵意依然存在。

文章指出,在此之前,「去風險」3字在美國財政部的的定義中,是指「金融機構不加區分地終止或限制與廣泛類別客戶的業務關係,而不是分析和管理與這些客戶相關的具體風險」。也就是說,這3個字原本帶有「不必要的排斥」這一負面含義。

如今,「去風險」用法的變化,凸顯了民主國家面臨的挑戰:即如何與中國保持足夠的距離,以減少遭脅迫的風險,同時又不鼓勵造成不必要傷害的猜疑或任意行為。

文章提到,「去風險」需要艱難、瑣碎的決策和解決方案。像是哪些半導體必須遠離中國?所有的醫療器械都需要在中國以外的地方生產嗎?TikTok如何規避被中國企業擁有的風險?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為實現「去風險」目標,美國及其盟友將需要為一些企業進行更多的考量和監管設計,同時允許另一些企業留在中國。為此,中國自身也在摸索方向,努力實現「自給自足」。

文章最後提到,在制裁下,從公平待遇和經濟利益中篩選風險,是一項不完美的、不斷演變的挑戰,而對待中國也是如此。(編輯:邱國強/張淑伶)11205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分析:G7對中國其人之道還治其人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