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黎巴嫩經濟崩盤 絕望民眾不畏滅頂偷渡找活路

2022/1/11 21:4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黎巴嫩的黎波里10日綜合外電報導)黎巴嫩因陷入嚴峻經濟危機的困境,不再只是敘利亞難民及其他外國移民前往歐洲的跳板,就連絕望透頂的黎國民眾如今為尋求改善生計,也冒著滅頂於地中海的風險出走。

法新社報導,越來越多人離開遭逢經濟危機重創的黎巴嫩,伊布拉欣(Ibrahim)若非靠由海路偷渡非法移民到歐洲聯盟賺了大錢,或許也會加入出走潮的行列。

這位現年42歲的人口販子不願透露真實姓名,他穿著連身帽T戴著防疫的外科手術口罩,在北部城市的黎波里(Tripoli)告訴法新社:「若我不是幹這行,我大概也會走吧,就像其他人一樣,也許我會拜託某個人把我偷渡出去。」

伊布拉欣辯稱,雖然自2019年以來把約莫100個黎巴嫩民眾偷渡到歐洲沒啥好誇口的,但是幫助同胞是種美德。

聯合國難民署(UNHCR)統計,去年元月至11月期間,至少1570人乘船或是打算坐船走海路偷渡離開這個濱地中海國家前往歐洲,當中包括186個黎巴嫩國民。

他們當中大多數人期盼抵達歐盟會員國賽普勒斯,這個地中海島國與黎巴嫩相距175公里。

現年34歲的穆沙(Bilal Moussa)是3個孩子的爸,他坐在的黎波里的海灘,望著去年11月差點兒吞沒他的海浪,深吸一口菸說,還想再試一次。

穆沙表示:「對我個人還有我的孩子們而言,這裡毫無指望。」他原本是超市的員工,但辭職了,因月薪55美元還不夠支付他的通勤費用。

去年9月,穆沙決定走海路到義大利,他把車賣了,並向友人借貸1500美元,因為這次偷渡得花費4000美元。

他11月19日動身,甚至沒跟太太說,帶著簡單行李,告別故鄉丹尼耶縣(Dinniyeh)。

當他抵達位於的黎波里的會合點,發現同行的約莫有90人,除了15個巴勒斯坦人和10個敘利亞人,其餘跟穆沙一樣都是本地人。大家爭相爬上一輛卡車,這是搭載大夥兒前往卡拉蒙鎮(Qalamoun)的交通工具,而他們將從卡拉蒙啟程前往義大利。

穆沙回憶:「當時上船的有35個孩童,大約20人是婦女。」偷渡船全長18公尺,航行兩小時後,一艘海軍艦艇追上來,並下令船長返航。

由於巡邏艇一波又一波的尾流,這艘超載的偷渡船開始進水,但船長加速前進,並且經過1小時的驚險追逐後擺脫了巡邏艇的尾隨,但險象環生的時刻才要開始,當時夜幕低垂,躲過海軍艦艇追逐的這艘船卻發動機故障並開始下沉。

驚慌失措的偷渡客把隨身行李及油箱往海裡丟,穆沙與其他人聯絡家鄉的親友求援,數小時後終於獲救。一艘黎巴嫩的軍艦駛抵並拖曳他們回到岸邊,所有人在那裡被盤問後獲釋。

人口約莫600萬的黎巴嫩曾享有中東瑞士及中東明珠的美譽,如今這個國家就像一艘沉沒的破船,窮於應付前所未見的金融危機。世界銀行(World Bank)說,這種危機的嚴重程度通常戰時才有。

貨幣重貶,民眾購買力一蹶不振,如今當地每月最低工資相當於22美元(約新台幣609元)。

穆沙說:「我覺得很失落,因為我回來了,因為我沒成功。但是我還是會離開的…除了走海路(偷渡),我們沒有生路。」(譯者:曹宇帆/核稿:林治平)11101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