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者:抵制冬奧立場各異 不影響中國威脅共識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巴黎16日專電)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表示將不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並稱此舉「無足輕重」,引發熱議。法國學者向中央社表示,儘管西方抵制立場可能各異,但對中國威脅卻有共識,中共不應轉移分化。
有鑒於中國侵害人權紀錄,五眼聯盟確定攜手「外交抵制」2月4日登場的北京冬季奧運,歐洲聯盟成員國態度受矚,本週舉行的歐盟外長會議是否討論冬奧議題引發關注。
中央社記者專訪法國策略研究基金會(FRS)研究員博達安(Antoine Bondaz),首先詢問他對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無足輕重」(tout petit)形容外交抵制北京冬奧的看法。
博達安說:「我個人認為總統馬克宏使用『無足輕重』一詞來形容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是非常笨拙的。儘管光是外交抵制本身無法改善中國人權現況,但我想決定抵制的國家也充分意識到這件事,他們並不天真。」
博達安指出:「這樣的抵制手段還是對北京送出強烈的政治訊號,同時給予形象重擊。若北京努力比較並強調各國是否參與抵制,就是因為這件事有所影響。因此,這不是『無足輕重』的行動,更非不痛不養,但還是象徵意義為主。」
博達安坦言,巴黎將舉辨2024奧運確實為抵制與否的考量之一,但法國政府內部對此也是意見分歧,教育與體育部以及外交部拔河。不過,「北京對巴黎奧運的外交支持非絕對必要,中國若外交抵制也非世界末日」。
博達安認為真正問題在於,抵制行動對於實質改善中國現況有何具體影響?或者外交參與並在現場重申西方價值是否更為重要?
部分評論家指出,法國拒絕跟進抵制顯示西方國家內部矛盾分化。博達安則強調,這顯然是中國一貫的說法,共產黨大張旗鼓,企圖把焦點轉向西方國家對外交抵制缺乏共識。
的確,西方國家無論過去或現在都存有多元觀點與決策,但也有協調與合作的努力,對中國侵犯人權更具有一致的譴責立場。「顯然,這是中國極力想要避免提到的共識」。
歐盟外長會議本週登場,預計將於16日最後一場會議中討論此議題。中央社詢問,歐盟對於抵制與否態度分歧,因為立陶宛與愛沙尼亞領袖已表態不出席,比利時也表示不派官員。
學者預測歐盟成員國間恐將無法達成共同立場,但不認為這是個壞消息。他說:「問題核心不在抵制,而是揭露中國侵害人權的必要性。無論抵制是否全體一致,都離不開這根本問題。」
歐盟須在根本問題上找到共識,例如眼下中國經濟脅迫歐盟成員國立陶宛等,這才是共識議題的核心。
馬克宏在9日接任歐盟部長理事會輪值主席國記者會中表示,應採取「有用行動」來「重新應對」中國。對此,博達安表示,歐盟和各成員國與中國間的對話須有「建設性與批判性,尤其應強調歐盟的力量,所以在對話前必須先就歐盟立場進行協調」。
學者指出,法國接任主席國後,會繼續在中國議題上整合歐盟,進一步捍衛自身利益。且儘管馬克宏記者會上沒有提及,但印太戰略是法國的優先要務之一。自2020年起,法國就扮演歐盟印太策略的領頭羊,包括在今年9月提出的印太合作戰略中稱台灣為夥伴。
另外,法國2022年初將以主席國身分,主辦史上首場印太部長層級論壇。博達安解釋,雖看似沒有指名道姓,但在法國歐盟主席國的任期中,中國絕對是歐洲主權策略瞄準的對象之一。(編輯:陳惠珍)1101216
- 2022/06/07 17:42
- 2022/02/26 19:45
- 2022/02/23 14:33
- 2022/02/23 09:17
- 2022/02/22 15:39
- 2022/02/22 13: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