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60%南亞裔具特定基因 染疫死亡風險加倍
(中央社倫敦4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國牛津大學發現,60%的南亞裔以及15%的歐洲血統者,身上帶有LZTFL1高風險基因,會使染上COVID-19的肺部衰竭和死亡風險增加一倍,而接種疫苗能顯著降低這些危險。
刊載於「自然遺傳學」期刊(Nature Genetics)的此研究,可能可以解釋為何英國部分社區病歿人數特別高,以及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在南亞地區造成衝擊的部分原因。
先前研究運用英國和他國數以萬計住院患者的基因定序,發現一大部分DNA似乎影響人類染疫輕重症程度;此牛津大學的新發現,是建立在這一研究基礎上。
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天報導,牛津大學研究員結合人工智慧(AI)和新分子技術,指出這個稱為LZTFL1的基因,是風險倍增的原由。
研究估計,僅約2%的非洲加勒比裔和1.8%東亞血統者身上有LZTFL1風險基因。
領銜此研究的遺傳學家、牛津大學教授戴維斯(James Davies)指出,個人風險也歸諸於年齡等複雜因素,社會經濟因素也可能是解釋為何部分社區受疫情影響更甚的關鍵。
戴維斯說:「儘管我們不能改變我們的基因,研究結果表明,具較高風險基因者,可能格外能從疫苗接種中獲益。」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LZTFL1風險基因改變人類肺部對染疫的反應,是截至目前發現到的最重要遺傳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認為,LZTFL1風險基因使人們的肺部更易受冠狀病毒影響。肺部上皮細胞可應用一種機制,保護自己免受COVID-19入侵,研究人員假設,高風險基因削弱了這一關鍵保護機制。
肺部細胞在面臨冠狀病毒時,防禦策略之一是降低細胞的特化,使細胞表面的關鍵膜蛋白ACE-2數量變少。ACE-2是SARS-CoV-2進入細胞的受體。
科學家指出,風險基因影響的是肺部,對免疫系統則無影響,意味著高風險群體仍可以從疫苗中獲得免疫保護。
目前的藥物主要針對免疫系統,科學家希望此發現有助開發出針對肺部的新藥。
不過,來自牛津大學納菲爾德人口健康系(Nuffield Department of Population Health)的伊斯蘭(Nazrul Islam)指出,在用於確定特定基因(例如LZTFL1)盛行率的大型遺傳數據庫中,部分種族群體代表性不足,因此仍須謹慎看待數據分析和研究結果。(譯者:張璦/核稿:劉學源)1101105
- 2022/04/18 14:02
- 2022/04/18 13:32
- 2022/04/18 11:29
- 2022/04/18 09:29
- 2022/04/18 08:18
- 2022/04/16 15: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