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5 / 德國26日舉行國會大選 看懂複雜選制
德國聯邦議會9月26日舉行選舉,角逐總理寶座的有3人,分別是代表保守黨基民/基社聯盟的拉謝特、左派社會民主黨的蕭茲和綠黨的貝爾伯克。
(中央社柏林22日綜合外電報導)德國將於本月26日舉行國會大選,攸關已不再續任總理的梅克爾接班人誰屬。以下介紹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選舉。
德國之聲(DW)指出,德國國會下議院聯邦議院選舉制度素來複雜,這樣的選制尋求結合直選和比例代表制的優點,同時防範德國歷史上犯過的錯誤,即一戰和二戰中間威瑪共和時期的脆弱政治結構。
● 選民結構
相較2013年奇低投票率,2017年大選投票率回升至70%左右,原因是民粹主義興起讓民主國家原本不大愛投票的選民有更高投票動機。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Federal Statistics Office)數據,今年全國大選中18歲以上符合投票資格者有6040萬人。其中3120萬為女性,2920萬為男性,約280萬人為「首投族」。
此外,德國逾1/3選民為60歲以上者,這代表德國年長世代對選舉結果更具影響力。
符合投票資格的選民中,以住在北萊因-西發利亞邦(North Rhine-Westphalia)人數最多,其次為南部巴伐利亞邦(Bavaria)及巴登符騰堡邦(Baden-Wurttemberg)。
● 選票上一欄選人、一欄選黨
9月26日這天,選民前往投票站時會拿到一張有著兩個欄位的選票,其中一欄圈選選區候選人,另一欄選政黨。
第一票(Erststimme)選人,依照最高票者當選制,各選區最高票候選人當選。德國分為299個選區,當選人在聯邦議院占有一席。獨立候選人若取得至少200名支持者連署,同樣能參選。人口較多的邦,選區也比較多,因此會比人口較少的邦選出更多議員。
第二票(Zweitstimme)要再產生299名議員。選民把這張票投給自己喜歡的政黨,這將決定每個政黨在聯邦議院中所占席次比例,也就是比例代表制。
這樣的設計讓選民可以將票投給不同政黨,例如第一票投給基民/基社聯盟候選人,但第二票投給自由民主黨(FDP),豐富國會與組閣結構。
● 「超額席次」
假設一個政黨贏得35%政黨票,代表之後可在聯邦議院擁有35%的席位,但倘若某一政黨在各選區中得到的直選席次多於「政黨票」分配的席位,則可以保留多出來的這些席位,稱之為「超額席次」(Overhang seats),通常政黨間會進行協調,增加議會的議員總數。德國聯邦議院目前有709席。
● 5%門檻
政黨必須在第二票中拿下至少5%選票才能進入國會。這項制度目的在防止過小政黨進入國會造成亂象,例如1920年代讓威瑪共和動彈不得的諸多小黨。
● 聯邦總理如何產生
德國選民不直接選出總理,而是國會席次底定後由政黨間組成多數,由多數聯盟裡的總理候選人中選出。新一屆聯邦議院組成後,議員們必須在大選後一個月內選出總理。
由於德國選制設計,很難出現單獨組閣情形,因此通常是由取得最多席次的國會最大黨找他黨共同過半組成執政聯盟。最大黨的總理候選人由虛位的德國總統提名為總理人選,再經國會投票通過後就任總理。(譯者:李佩珊/核稿:陳亦偉)11009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