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圖滲透與約束他國 法國智庫:手段笨拙
(中央社記者曾婷瑄台北3日專電)法國軍事學校戰略研究所將發表中國影響力策略報告指出,中國透過輿論、心理、法律三戰企圖收買、滲透與約束他國。報告結論表示,中國手段笨拙,「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法國軍事學校戰略研究所(IRSEM)針對中國全球影響力策略進行深度調查,一份600多頁的完整報告近日即將出爐;世界報(Le Monde)事先獨家取得這份「中國影響力行動」調查報告。
報告撰寫人夏宏(Paul Charon)和尚傑維爾梅(Jean-Baptiste Jeangène Vilmer)將北京政權近日的變化形容為「馬基維利時刻:看來中國共產黨從現在開始深信他們與其被愛戴,還不如被懼怕」。
報告指出,自2015年中國共產黨推進黨組織工作規範化與2017年習近平登上權力頂峰後,中國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更加激進地鞏固權力。香港2019年危機及2020到2021年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都是催化劑。IRSEM表示:「中國行動變得相當強硬,方法越來越像對澳門的手段。」
梳理大量國際資訊後,夏宏和尚傑維爾梅分析,中國動員所有籌碼,從外交到電影、從大學到企業、從媒體到政黨。這些行動有4大主軸:「捍衛中國模式、吹噓中國傳統、彰顯中國的善行、建立其霸權」。
兩位研究員將中國戰略形容為同心圓,主要目標為台灣和香港,涵蓋範圍是全世界。接著是澳洲與美國,而瑞典則在2018年「瑞典遊客事件」後,成為中國在歐洲的實驗室。
「瑞典遊客事件」指中國籍曾姓男子2018年9月初帶父母到瑞典旅遊時,自稱訂錯房間日期以致滯留旅館大廳,最終遭警方驅離。
這份報告其他部分也提及,在內部,中國透過共青團進行控制;在外部,則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推動「三戰」:在各種媒體的「輿論戰」、企圖破壞政府與人民信任並擾亂敵國決策過程的「心理戰」,以及6月10日北京通過用來對抗西方制裁的「法律戰」。
IRSEM分析,中國不僅「收買並馴服」,同時也「滲透並約束」。中國稱為「中央統一戰線」的全方位策略,同時也鎖定法國,包括前總理哈發林(Jean-Pierre Raffarin)的繁榮與創新基金會(Fondation prospective et innovation)。
他們沿用來自蘇俄共產黨革命的策略,與次要敵人結盟以對抗主要敵人,並利用暫時盟友,有時透過「有用的笨蛋」,以達成目的。
作者指出,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由12個辦公室組成,涵蓋中國所有黨國機構分支。
而為了「約束」,中國從軟實力改為積極手段,面對越來越多的「敵人」。位於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的人民解放軍三一一基地就是為了向台灣輸出心理戰。IRSEM透過研究發現,在福州基地有9個單位,駐有研究人員與工程師,鎖定心理戰和資訊安全。
同時調查也指出,近日中國出現「資訊操弄工業化」,大量蒐集資訊與人工智慧讓中國能大規模產出內容,如試圖影響台灣2020年大選就使用這樣的策略。
IRSEM專家分析,針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的心理操弄,煽動對香港運動人士的網路仇恨等這類行動「特別活躍」,並時常透過中國留學生或者海外中國後代來提升成效。
報告寫道,中國影響力行動受俄國啟發,雖然方法更高明,但卻更沒有效。北京在海外的策略,包括在亞洲,都因其過度侵略的姿態,以及文化上的長期笨拙手段而大打折扣。
IRSEM最後結論指出,儘管中國行動的規模很大,結果卻好壞參半;就影響力或成果而言,「中國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編輯:陳惠珍)11009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