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照出政治分歧 美國8旬防疫隊長佛奇挺過風暴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8日專電)美國疫苗接種人數過半,受擁戴的防疫隊長佛奇也未能免於被批評,他去年的電子郵件公開後,外界看到政治分歧為這位8旬領導人帶來的身心負擔以及他對疫情訴求的團結心聲。
聯邦最高防疫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歷經川普時代,現仍為拜登政府首席防疫顧問、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NIAID)院長。
佛奇在今天的記者會上說,必須有更多美國人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以防印度變異病毒株帶來的下一波疫情。
和其他欠缺疫苗的國家不同,疫苗充足的美國要勸說仍有近40%對疫苗遲疑或抗拒的民眾。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新聞6日發表調查,33%共和黨人和10% 民主黨人表態,即使有疫苗也不會接種;同一份調查指出,不願意接種疫苗者,10個人中有6個人認為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無助於控制病毒傳播。
自從去年3月美國爆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後,主要有三大癥結點:要不要戴口罩、病毒是不是來自武漢實驗室、以及佛奇到底做得好不好?而這3件事情都脫離不了美國愈來愈嚴重的兩黨政治分歧。
CNBC於5日報導,去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川普曾威脅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有官員深恐此舉會影響到全球抗疫的努力。當時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主任芮斐德(Robert Redfield)為此寫電郵給佛奇。
佛奇回覆,「疫情對於全球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和美國都是極度挑戰,我只能說(相信、也這麼覺得)我會傾向於向前看,而不是責怪或找錯」。
佛奇補充,「眼前問題夠多了,我們必須團結面對」。
● 海量電子郵件公開 一天高達2000封
包括美國媒體BuzzFeed News等美媒以「資訊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取得去年上半年佛奇數千封私人和工作的電郵。內容顯示佛奇處於疫情風暴中心,經常深夜回覆上至高官、下至平民百姓郵件,有時來信一天多達2000封。
去年2月18日,佛奇收到顯然是老友的來信,要約週末見面。佛奇道歉回道:「疫情危機,白宮、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的工作讓我24小時7天運轉、包括週末。過去10天我只見到妻子45分鐘,我希望你能諒解。」
另一封電郵,佛奇告訴賓州大學醫師詹姆森(J. Larry Jameson),「幾乎被工作淹沒,每晚只睡3到4小時」。
● 去年疫情不詳美國缺貨 口罩成爭議
佛奇最受爭議的是疫情之初的口罩建議。「藥房買的一般口罩不夠力」,去年2月5日,佛奇告訴歐巴馬政府時代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秘書、現任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校長波維爾(Sylvia Burwell)「在機場不用戴口罩」。
去年3月初,美國人不戴口罩的論調是「口罩不能有效阻隔別人散播的病毒顆粒」,而且那時美國口罩不足,必須努力減輕民眾買不到的恐慌。去年7月美國正式改變口罩政策,川普在白宮簡報鼓勵戴口罩。
疫情詭譎多變,政策隨之調整。佛奇6月3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重申,若去年初擁有現在的疫情資訊,早期防疫建議會不同,像是「口罩真的有助防疫」。然而,他的解釋並不會減輕反對者的攻擊。
● 疫情照出政治分歧 人人都痛苦
隨著美國人有超過半數接種疫苗,戴口罩的人將會減少,口罩仍是政治的象徵。美國新聞網站VOX在去年7月的報導指出,喜歡川普且不戴口罩的美國人把「戴口罩視為政治議題」。
疫情在今年轉為對抗變異病毒,儘管美國疫苗充足,口罩的反對者因政治因素、網路不實消息轉為疫苗的反對者,是政治分歧下需要用心溝通的對象。
Vox在6日報導,不管是否有意義,保守派美國人想詆毀佛奇的防疫成就。更因疫情引發人民的困惑和沮喪,許多美國人需要一個出氣筒。
「每個人都痛苦、無論是因為病毒失去親人、失業,或只是旅行被取消」。因了解而支持防疫隊長、或因反對而繼續批評的人,只是反映出美國分裂的政治現實。(編輯:周永捷)11006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