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本週發布報告 疫源指向野味販售
(中央社華盛頓21日綜合外電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與中國調查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起源,指向活禽野味販售。證據顯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是病毒適應後開始擴散的點,而非病毒誕生地。
因政治口角而延宕的世衛前往中國疫源調查報告訂於本週發布,有美國媒體透露報告內容可能離最終結論還很遠,且還有很多研究待進行,包括在中國以外地區。但這份由世衛專家與中國政府所做的報告預料會指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途徑,與2002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極其相似。
參與疫源調查的專家們目前認為最合理的理論,指向中國的野生動物交易,涵蓋吃野味、穿皮草與中醫入藥,野生動物販售2016年在中國的產值達800億美元。
這次疫源調查團核心成員的動物學家達斯札克(Peter Daszak)指出,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活體動物在這次疫情最初爆發的武漢市中心華南海鮮市場隨處可見,這些動物很可能是病毒從蝙蝠轉到人類的中介。
達斯札克說:「雖然還不是最終定論,但目前這個階段的主要結論,就是COVID-19的起源途徑與SARS相同。」
儘管疫源追查已成世界強權間的政治口水,達斯札克仍覺得科學終將勝出。他在10日一場由倫敦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所辦的視訊會議上表示,有關COVID-19源起與如何爆發的充分資料,過幾年就會呈現世人面前。
養殖與野生果子狸被認為是當初SARS在中國廣東省一家市場爆發的元凶,科學家後來發現病毒源自中華菊頭蝠,由於市場裡的動物都是關在擁擠的籠子裡,原本在蝙蝠身上的病毒得以適應並變異,透過果子狸輾轉傳染給市場員工與經手這些動物的人。
調查COVID-19疫源的科學家表示,這次可能也是類似劇本。同為這次疫源調查成員之一的澳洲微生物學家杜葉(Dominic Dwyer)表示,病毒可能就是從一隻在華南市場或武漢其他地方販售的已被感染動物所引入。
但第一個已知有出現症狀的COVID-19患者,卻比與華南市場有關的第一例早4天,讓專家困惑。2019年12月中所採集到的一個樣本,分析病毒基因序列後發現與華南市場的病毒有微妙差異,顯示病毒可能在醫師示警「不明病毒肺炎」前就已悄悄散布數週。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醫學系副教授沃海默(Joel O. Wertheim)指出,可能開始時病毒雖輾轉感染人體,但多半只停留在一些沒有大規模接觸者的身上,最後因無法由人傳人擴散而死在宿主人體內,直到病毒終於染上會傳染給很多人的超級傳播者身上。
杜葉指出,目前證據顯示華南海鮮市場只是COVID-19病毒適應後開始擴散的據點,並非病毒誕生地。
達斯札克表示,世衛研究人員發現中國南方多家野生動物農場是華南市場野味供應來源的證據,調查人員也找出一條從雲南到武漢的路徑圖,2013年發現中華菊頭蝠攜帶與COVID-19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就是在雲南。
中方官員的論點是病毒誕生地應是在中國南方邊境。達斯札克表示,2020年2月時中方就認定這是病毒到武漢最有可能的路徑,「等世衛報告出爐…我們也相信這確實是最有可能的途徑」。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達斯札克在結束於中國的調查後表示,調查COVID-19起源地的工作將轉移至東南亞。
達斯札克當時說:「我們已完成在中國的許多工作,然後若按圖索驥,會開始指向中國邊境,我們知道在邊界另一端的整個東南亞幾無任何控管。中國是個很大的地方,東南亞也是,華南市場的供應鏈非常廣,有來自中國其他地方甚至海外,溯源將費一番功夫。」(譯者:陳亦偉/核稿:劉淑琴)11003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