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日本賞花文化獨特 奈良時代以賞梅為主流

2021/2/22 14:46(2/22 15:0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22日專電)日本東京鐵塔旁的芝公園有一片被稱為「銀世界」的梅園,近日春暖花開,吸引許多遊客前來。日本古代所謂的賞花是以賞梅為主流,隨著時代變化,才以賞櫻為主流。

東京鐵塔旁芝公園的梅園約有70多棵梅樹,園方在樹上標示品種名,白梅有白加賀、八重野梅、南高、長束等;紅色的有鴛鴦、鹿兒島紅;粉紅色的有見驚。梅林間立著一塊刻有「銀世界」3字的石碑,目前白梅盛開,如同一片銀世界,花瓣冉冉飄落時,相當浪漫。

芝公園的梅林原本位於東京西新宿三丁目的梅林,江戶時代(1603-1868年)稱為「梅屋敷銀世界」,明治時代末期(約1908年)遷至此地。梅園規模雖難以和日本3大名園之一的茨城縣偕樂園梅園相比,但位於水泥叢林的東京市中心,實屬難得。

梅原產地是中國,有一說梅是彌生時代(西元前3世紀至西元3世紀)經由朝鮮半島引進日本。另有說法指約在奈良時代(710-784年)由遣唐使從中國引進日本。

奈良時代王公貴族賞花是以賞梅為主流,而非賞櫻。王公貴族辦賞花會,邊賞梅花邊吟詩,洋溢優雅的氣息,這成了現代人所謂花見(賞花)文化的起源。

日本現存歷史最久的詩歌總集「萬葉集」收錄4至8世紀之間4500多首長短詩歌,其中詠梅詩有110首,詠櫻詩43首。2019年4月1日,日本公布5月1日即位為日皇的德仁新年號是「令和」,典故就是取自萬葉集詠梅詩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熏珮後之香。」

古代的日本人起初並非以賞花的心態對待櫻花,而是將櫻花樹當成神聖的樹,是祭拜對象。櫻的日文發音sakura,sa是指田神;kura是指神明安座之處,櫻花是春天神明從山上來到民間暫時棲身之處,櫻花盛開象徵神明降臨,民眾齊聚獻上酒、食物祭神。

到了平安時代(794-1192年),賞花變成以賞櫻為主流,據說是因為「學問之神」菅原道真894年廢除遣唐使制度,開始發展屬於日本自己獨特的文化。平安時代初期的「古今和歌集」當中,詠櫻的詩歌有70首;詠梅的詩歌僅18首,可看出賞櫻的風氣較盛。

有文字記載的日本最早賞櫻會是嵯峨天皇所主辦。840年編撰的「日本後記」記載,喜愛清水寺地主神社櫻花的嵯峨天皇(在位809-823年)於812年在神泉苑舉辦賞櫻會,之後貴族也流行舉辦。

櫻花宴型態的賞櫻會始於安土桃山時代(1573- 1603年),是戰國時代武將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掌握中央政權的時代,豪華賞櫻宴以豐臣秀吉於1594年舉辦的「吉野賞櫻」、1598年舉辦的「醍醐賞櫻」最有名。

日本一般平民在櫻花樹下飲酒作樂賞花的風氣始於江戶時代。江戶幕府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在職1716- 1745年)營造平民賞櫻的環境,包括1720年下令在東京淺草墨田川堤、飛鳥山大規模種櫻花樹,也鼓勵民眾多在農村種櫻花樹。(編輯:陳惠珍)11002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