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疫情下碳排減 開啟新趨勢或只是曇花一現?
(中央社巴黎28日綜合外電報導)2020年4月底,國際原油期貨一度跌到負值,使得儲存一向被視為全球經濟命脈石油的費用,比花錢請人運走還要貴。
國際原油期貨價格激烈震盪,反映了冠狀病毒疫情帶來的衝擊,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和化石燃料需求的減少幅度改寫紀錄,讓2020年意外成為對氣候友善的一年。
聯合國(UN)和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本月雙雙表示,今年全球碳排量料減少7%,創有史以來最大年度減幅。
在政府面臨越來越多壓力,要他們採取行動達成減排承諾之際,各界樂見這樣的歷史減幅,即便這是因為疫情的關係。
疫情讓2020年碳排大致和聯合國表示必須達成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差不多,也就是將氣溫升高的幅度限制在攝氏1.5度之內。
但隨著多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將在明年擴大配送施打下,全球經濟料出現反彈,2020年全球碳排放是否是逐年減少趨勢的開端,或者只是曇花一現?
國際能源總署(IEA)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告訴法新社:「我擔心倘若政府不採取新重大政策,我們可能會看到今年減少的排放會反彈回來。」
「政府若不把潔淨能源納入經濟復甦方案,我們(碳排)將重回疫情前的水準。」
比羅爾指出,中國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可從中一窺其他國家如何推動經濟從疫情衝擊下復甦。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第一個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的國家,是第一個實施封城、經濟下滑的國家。」
「但中國也是第一個出現經濟反彈的國家,以今天來看,中國的碳排量比疫情危機爆發前還高。」
聯合國上週發表年度「排放差距報告」(Emissions Gap Report)表示,全球若未能大力轉向綠能,2020年碳排減少對長期氣候暖化趨勢的影響將「微不足道」。(譯者:劉淑琴/核稿:楊昭彥)10912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