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因疫情慘淡 中國再成美國及時雨
(中央社華盛頓14日綜合外電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使全球商業受阻,但中國已重新站回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成為美國農民與其他出口商眼中一大罕見亮點。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中貿易今年4月的額度上升到397億美元,較前月增加近43%,讓中國足以再次超越墨西哥與加拿大而成為美國最大商品貿易夥伴。美中今年1月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方同意大幅加購美國農產與貨品。
目前美中雙邊貿易仍遠低2018年10月所創的單月614億美元紀錄,且新型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衝擊經濟,也讓人懷疑中國是否還有能力達成貿易協議裡的雄心勃勃採購計畫。但據世界銀行預估,中國依然是唯一有可能今年仍維持正成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
先前美中貿易戰,美國農民在中國大幅減購黃豆、玉米與其他農產作為報復時吃盡苦頭。但最近幾個月,中國大量購買玉米、小麥、黃豆等農產,甚至已高於貿易戰前的水準;到6月4日的這5週裡,美國出口黃豆約2/3是中國買走,中國成為比以前更重要的買主。
不過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高階研究員鮑恩(Chad Bown)說:「出於經濟因素,我一直懷疑(中國採購)目標能達成,即便疫情重創中國與全球經濟之前就已這麼覺得。」
鮑恩計算,中國今年須買到1720億美元美國貨品,才能達成2020年的目標,資料顯示今年1到4月中國應買到580億美元才能達標有望,然而到目前中國只買到260億美元,還不到該有進度的一半。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會長艾倫(Craig Allen)說:「中國看起來很可能會是2020年全球GDP成長的最大引擎,2021年可能也是如此。我們絕對希望美國企業能因此獲利。」
美中協議裡,中國必須在兩年時間以2017年的水準為基礎,加購2000億美元的美國貨品與服務品項。雖然目前進度落後,但艾倫主張論斷協議落實不能光看採購目標,他指出中國允諾大幅撤除監管措施,才是對美企更佳的長期影響。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預定17日到參眾兩院委員會就美中貿易協議接受提問。
美國財經媒體報導,一年之前,率領美國與中方談判的萊特海澤還指控北京在過去的談判裡食言,主張對中國加徵關稅;但近日在一場視訊會議裡被問到中國會否落實協議時,對中國的語氣卻充滿耐性與諒解。
萊特海澤說:「協議1月才簽署,從各方面看他們也得等到3月1日才能準備到位開始執行。所以若從3月1日起開始看,加上還有這場瘋狂疫情大流行,我是覺得他們真的做的很不錯。」(譯者:陳亦偉/核稿:嚴思祺)10906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