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抓藥 史丹佛醫院打造科技醫療典範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17日專電)開刀房緊鄰斷層掃描室,手術後直接推去攝影檢查;機器人一小時包裝1000件處方箋,準確率逼近百分百。史丹佛大學醫院新院館,融合前衛人工智慧科技,從病人角度出發打造全新醫療照護。
超過10年規劃興建的史丹佛大學附屬醫院的新院館今天正式開幕,造價新台幣600億元,處處有科技智慧的創新設計。
在2萬多坪的院內有3000個即時定位系統,醫師、工作人員透過手機或電腦螢幕,能立即追蹤所有醫療儀器位置,減少醫病之間等待時間,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
以20間創新的複合式開刀房為例,專門的放射性掃描和診療儀器緊鄰在旁;手術後醫生直接推門把病患送隔壁儀器掃描,省去病患被推上送下、穿梭醫院的辛苦。
結合醫學、研究與新科技,史丹佛醫院執行長安懷瑟(David Entwistle)接受中央社專訪,提到人工智慧等新科技運用,建立更安全、有效率的醫院模式,同時也是一次嶄新的契機把史丹佛經驗推上國際。
人工智慧管理的醫藥系統「藥物傳輸機器人」(BoxPickers),則可以在正確的時間、對病患給出準確的藥品與劑量,科學化追蹤與掌握病人的用藥。
「藥物傳輸機器人」並非常見的機器人長相,而是內外有電腦介面的大型電子醫藥櫃,類似古老中藥櫃抽屜的概念,由機器手臂備藥、包藥,再傳輸到醫院各樓層的醫護站,準確率99.9%。機器人一小時包裝1000件病人的處方用藥,相當於一名藥劑師10小時的工作量。
在醫院地下室的工作站有另一種機器人叫「Tug」,可負重半噸(5000公斤),協助運送醫院的物資,如病房床單、包裹和儀器等。
「Tug」是由雷射前導、每小時慢慢走3公里的機器人,被設定成會自己搭電梯,遊走到醫院內任何指定地點,遇到障礙物能自動閃躲或停住。約120公分高的Tug無法與人對話,但會發出簡單的語音,像是「Tug到了!」
超過23個Tugs組成的機器人隊伍,承擔醫院內主要的負重工作,院方承諾不因機器人而取代人們的工作機會,而是把原本的人力轉到其他工作站。史丹佛醫院今年僱用至少5500位員工。
安懷瑟告訴中央社記者,從住院病人與家屬的角度而言,科技推動舒適的病房體驗,意在營造加速病人康復的環境。史丹佛引用美國環境心理學家伍瑞克(Roger Ulrich)的報告,綠色和自然景觀的窗景,有助於加速病情的恢復,新醫院的周邊設有5座花園。
新院館有單人病房368間,皆配置多項科技產品,病人可透過iPad操控房間的燈光、溫度,進入個人網路病歷平台,或跟醫院的餐廳訂食物。
另外,即時視訊會議功能,讓病人與主治醫師、專科醫師零距離接觸,並有機會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醫學專家連線會診。(編輯:王永志)10811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