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慢半拍 大印度鴇數量急速下降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德里7日專電)研究人員發現,繼印度國鳥孔雀一度瀕臨絕種後,大印度鴇(Great Indian Bustard)也成為下個瀕臨絕種的鳥類,從2011年起數量急速下降,估計野外只剩不到150隻。
「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今天引述研究報告報導,大印度鴇從2011年在野外約有250隻,急速下降到現在只剩不到150隻。
何以孔雀一度瀕臨絕種而大印度鴇現在也面臨滅絕的危險,專家認為,印度各省間缺乏合作及官員缺乏保護瀕危鳥類的認識,是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
專家說,印度中央政府是在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2013年7月將大印度鴇列為「極度瀕危」鳥類後,才開始警覺而開始挽救的,但對這種印度最重的會飛的鳥類來說,為時已晚。
專家說,要保護大印度鴇,必須保護牠們棲息的大草原,或解決威脅生存的輸電線路和風車,但問題是政府和民眾做得很少。
研究發現,大印度鴇因為適應草原生活,一般偏向視線平坦開闊的環境,在輸電線路和風車等人造物出現後,大印度鴇飛行時常因撞到風車或輸電線路而觸電死亡。
印度野生動物研究所(Wildlife Institute of India)估算,僅2018年在西北部的塔爾(Thar),就有4隻大印度鴇撞到輸電線路和風力發電機組而死。
直到今年2月,印度新能源和再生能源部門才注意到這問題,要求主管輸電線路機構和風力發電農場要注意大印度鴇棲息地問題,並與各省政府採取風險緩解措施,以免鳥類撞到相關設施而死,並使這些輸電與風力發電設施在黑暗中更容易被鳥類看見。
國家野生動物委員會(National Board for Wild Life)委員辛赫(HS Singh)說,印度關於在野生動物棲息區改變輸電線路的討論很多,但很少付諸執行。
不過,拉吉斯坦省(Rajasthan)和古茶拉底省(Gujarat)森林部門官員說,他們決定在確認過的保育區域把輸電線路地下化。
但由於地下化費用昂貴,相關計畫似乎讓各省政府望之卻步。一名不具名的古茶拉底省電力官員告訴「印度時報」,1公里輸電線路地下化需要經費1000萬盧比(約新台幣453萬元),高昂金額成為遏止地下化計畫的因素。
此外,拉吉斯坦省等有遷地保護計畫(圈養繁殖),同樣因為經費等因素,可能要數年後才會實現。(編輯:郭中翰)108060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