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不再收塑膠垃圾 全球一年來手忙腳亂

2019/4/26 13:4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馬來西亞仁嘉隆25日綜合外電報導)從東南亞小型社區遭骯髒的包裝紙吞沒,到美澳等國工廠的垃圾堆積如山,中國的塑膠廢料禁令實施一年來,讓全球回收業大地震,仍在忙著尋找能把垃圾送走的地方。

法新社報導,中國多年來回收大量全球塑膠廢料,加工成能讓製造業再利用的材料,但自去年開始,為保護自家環境及空氣品質,中國幾乎向所有「洋垃圾」關閉大門,許多已開發國家苦於尋找新處所送出垃圾,塑膠廢料因而大舉轉入東南亞,中國本地的一些回收業也開始轉移陣地到當地。

馬來西亞因有大量華語人口,成中國回收業轉戰的首選地。官方數據顯示,大馬去年進口87萬噸的塑膠垃圾,是2016年的3倍,這也讓離吉隆坡不遠的小鎮仁嘉隆(Jenjarom)突然湧現大量日夜排出毒煙的塑膠處理工廠。

垃圾處理廢氣讓居民開始抗議,起初不見成效,但持續的施壓讓政府終於拿出行動,當局開始關閉仁嘉隆非法工廠,並宣布全國性暫時禁令,凍結塑膠進口。縱然約有33%工廠關閉,但社運人士認為,許多回收廠只是默默地轉戰大馬其他地區;仁嘉隆居民則表示,空氣品質雖有改善,但一些塑膠堆積場仍在。

在歐、美、澳洲等地,許多這類回收塑膠廢料與其他回收品則苦於難覓新的處理場所,得各自面臨國內更昂貴的處理成本,有部分地方因累積速度過快,只好採用送至掩埋場等方式解決。

澳洲廢棄物管理與資源回收協會(WMRRA)會長藍姆(Garth Lamb)說:「12個月了,我們仍感受到衝擊,但還沒找到解決方法。」

但有些地方很快適應新局勢,如澳洲南部阿得雷德(Adelaide)一些地方當局營運的回收中心。這些中心以往幾乎將所有垃圾送往中國,但現在有高達8成由當地公司處理,其餘大多改運至印度。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及全球焚化爐替代方案聯盟(GAIA)最新報告的數據,中國的塑膠垃圾進口量從2016年每月60萬噸驟減為去年的每月3萬噸。

受中國塑膠廢料禁令衝擊最深的馬來西亞、泰國及越南等國,紛紛採取措施限制塑膠廢料進口,但垃圾只是又轉移到還沒有開始限制的國家,如印尼及土耳其。

估計僅有9%的塑膠製品最終被被回收,香港的綠色和平組織活動人士連佩怡表示,對塑膠垃圾汙染的唯一長期解方,是企業少生產、消費者少用。(譯者:侯文婷/核稿:陳亦偉)10804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