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初審今年想過 挑戰性高
(中央社記者黃自強新加坡13日專電)中國對南海持續擴張,美國力主航行自由,讓南海爭端始終是區域熱點,東協雖想追求南海和平,但學者認為,今年能否初審通過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仍具挑戰性。
泰國是今年東協輪值主席國,東協外長非正式會議剛在一月中旬落幕,除確認南海航行自由重要性,也關注東協與中國達成的南海行為準則(COC)單一磋商文本草案完成初審進度。
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今年2月間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MSC),曾就南海議題發言,認為東協在解決南海主權紛爭與創造和平解決方案,扮演關鍵角色,採取積態行為推動南海行為準則等互信機制。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去年在第33屆東協峰會閉幕記者會,說不要低估南海行為準則實質內容談判涉及的複雜性與困難度。
目前人在台北的美國政治風險顧問方恩格(Ross Darrell Feingold)今天以電子郵件回覆記者詢問,說明東協領袖與首長長期以來多透過國際會議或高峰會,表達東協對南海主權爭議能扮演關鍵角色,甚或能在東協主導之下,促進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等聲索國,能與中國達成資源開發或其他方面的合作。
他認為,外界固然有樂觀以對的看法,但目前仍沒有化解問題,東協輪值主席國每年更換之下,東協很難落實一貫的南海政策。尤其,只有部分東協成員是南海主權的聲索國,與其他東協國家的各自利益不同,想要達成共識,難度顯然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東協與中國完成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中國盼3年內完成南海行為準則談判。中國外長王毅今年2月間還訪問泰國,強調確保南海航行自由與飛航自由,關切南海行為準則單一磋商文本草案進度。
菲律賓的杜特蒂政府尋求與北京功能性合作,越南對南海則堅持各方應遵守1982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東協與中國協商的南海行為準則,應有法律拘束力。
方恩格認為,南海主權聲索國彼此之間有不同的矛盾點與衝突點,從目前國際局勢觀察,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也有可能因執政者領導風格,對南海爭議政策出現轉彎,或選擇與中國合作。
研究地緣政治學者認為,中國為使3年內完成南海行為準則談判,讓遭外界質疑徒具象徵意義的單一磋商文本草案進度,能有更實質進展,今後仍不排除對東協國家釋出更多善意。
南海主權聲索國包括中華民國、菲律賓、越南、汶萊、馬來西亞等國,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擴建軍事設施,美國則執行航行自由任務,南海局勢仍是爭議話題。(編輯:陳永昌)10803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