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中美貿易分歧仍大 達成協議並不意味停戰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4日電)中美貿易第7輪談判正延長磋商,中國學者時殷弘分析,中國的談判戰略是採「能讓一點就讓一點、能抵制一點就抵制一點」的拖延戰術,但中國同意的讓步與美方要求仍有重大差距。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告訴中央社記者,中美雙方達成貿易協議的希望在增大,但延長磋商代表某些核心問題上雙方仍有分歧,因此3月1日這個「關稅休戰期限」之前仍談不成。
除了不認美國指控中方偷竊智慧財產權、難以照美方要求停止對國企巨額補貼和特惠外,中國對於美方要求建立聯合檢查機制,讓美方參與監督中國結構改革也礙難照辦。時殷弘認為,中國政府很可能於正在進行的談判中堅決抵制「對行政自主權大有傷害」的要求。
他指出,中國的談判戰略是側重增加美國產品的進口,以此淡化美方關於要求結構性改革的極大壓力,同時對這極大壓力採取「能讓一點就讓一點、能抵制一點就抵制一點」的拖延戰術。
時殷弘認為,短期內如3月底或4月,中美能達成已有的高關稅不升級,這是可以「審慎樂觀」的;但未來半年、一年,他對於中美經濟間的對抗則持「審慎悲觀」的態度。
他說:「就算達成基本協議,3個月後再來一輪(施壓與談判),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北京國際關係學者也表示,中國有些東西可以讓步,有些涉及體制,根本不可能讓步。
他說,中美就算達成協議,也可能是暫時的、局部的,甚至雙方對是否有落實又有不同理解,要「從根本上解決(兩者分歧)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按照過往例子,中國對於協議「會先接受了再說」。
儘管如此,這名學者認為,中美雙方能就貿易戰達成協議仍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關係不破裂,對穩定全球經濟有好處,也會促使中國經濟改革,對一般民眾有利。(編輯:陳家倫)108022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