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和平與戰爭 哥倫比亞內戰5大重點

2016/10/7 22:1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波哥大7日綜合外電報導)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今天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因為他「堅定」致力於終結與馬克思主義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長達50年的衝突。

法新社報導,儘管9月達成的歷史性和平協議,於上週末遭哥倫比亞選民以些微差距公投否決,但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依舊宣布將和平獎頒給桑托斯。

諾貝爾委員會警告,和平進程可能會面臨無以為繼及內戰恐再度爆發的「真正危險」。

以下是拉丁美洲為期最長的衝突哥倫比亞內戰5大重點。

●起源具爭議

戰爭爆發時間和原因說法不一。

哥倫比亞坐擁群山叢林,政府勢力難以深入山區,鄉村貧困是令政府頭大的問題。

大部分歷史學家認為衝突要回溯到1960年代,當時數支左派游擊組織指控政府鎮壓農民和窮人,因此挺身對抗政府。

也有人認為是源於1940年代「暴力時期」(La Violencia),當時左派總統候選人蓋坦(Jorge Eliecer Gaitan)遭暗殺後,農村地區爆發流血事件。還有人認為發源於1920年代的農民起義。

●主要參與者

成立於1964年的哥倫比亞革命軍是哥倫比亞歷史最久和最龐大的左派游擊組織,但衝突中也有許多其他參與者。

-全國解放軍(ELN):仍在積極活動,同意和平協議。

-M19聯盟:1990年解甲歸田。

-人民解放軍(EPL):1991年解甲歸田。

-1980年代右翼準軍事部隊團體哥倫比亞聯合自衛隊(AUC)開始攻打游擊隊。他們受到大地主資助,有時候這個團體會與軍隊合作。2003年到2006年之間已解散,不過還是有殘餘分子組建成犯罪團體,繼續運作。

-1980年代開始,毒梟也助長暴力事件。

●數不清的受害者

過去50年來,內戰導致26萬人喪生,逼迫近700萬人流離失所,另外還有4.5萬人下落不明。

●各方暴行不斷

屠殺、綁架、焦土作戰和法外處決一直都是內戰的特點,各方犯下各式各樣的暴行。

哥倫比亞革命軍:2002年在小鎮博哈亞(Bojaya)發動屠殺,游擊隊殺害在教會避難的至少79人。

-綁架和挾持人質,像是總統候選人貝丹考(Ingrid Betancourt)在2002年遭綁架,2008年獲釋。

全國解放軍:劫持人質,像是1999年哥倫比亞航空班機9463劫機事件。

M19:1985年圍攻最高法院大樓,造成100人左右喪生。

準軍事部隊:摧毀整個村莊,民兵殺害和強暴受害者的同時,通常還會播放震耳欲聾的音樂。2000年的薩拉多(El Salado)屠殺事件有60人身亡。

政府軍:處決數以百計的平民,回報說他們是在搏鬥中喪生的叛軍,這就是所謂的「偽造行動」醜聞。

●和平努力

1984年3月首度展開談話,但數年後破局。1991年和2002年先後推動的和平談話也不了了之。

但經過4年談判後,政府和哥倫比亞革命軍在今年6月23日達成最終停火和與解除武裝協議。

9月26日桑托斯和被稱為提莫千科(Timochenko)的叛軍首領用子彈所打造的鋼筆簽訂協議。

但哥倫比亞選民本月2日公投否決這項協議,反對票只比贊成票多出5萬6000張。(譯者:中央社陳昱婷)10510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