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納粹屠殺倖存者 諾獎得主魏瑟爾辭世

2016/7/3 09:29(7/3 09:5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耶路撒冷2日綜合外電報導)納粹大屠殺倖存者、羅馬尼亞裔美國人權鬥士兼知名作家魏瑟爾,今天深夜在紐約曼哈頓寓所辭世,享壽87歲。魏瑟爾畢生為大屠殺受害者發聲,1986年榮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路透社與「紐約時報」報導,魏瑟爾(Elie Wiesel)是演說家、劇作家也是教授,畢生為世界各地遭遺忘和暴政統治的人奔走。

在1986年的和平獎頒獎典禮上,諾貝爾獎委員會盛讚他是「人類的使者」、「最重要的心靈領袖之一,在仍充斥暴力、壓迫和種族主義的年代,引領著這個世界」。

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則在聲明中稱許魏瑟爾是「明燈,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典範」,他了不起的人格與讓人難忘的著作,彰顯人類精神能夠戰勝最讓人意想不到的惡魔」。

魏瑟爾最為人所知的作品,就是他描述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經歷的回憶錄「夜」(Night),而書中表達的信念:「遺忘死者,就像第二次殺害他們一樣」,正是他畢生奉行的信條。

1985年他到白宮接受國會金質獎章(Gold Medal)時,甚至斥責時任美國總統的雷根(Ronald Reagan)竟打算到葬有希特勒納粹武裝親衛隊(Waffen SS)的德國墓地獻花。

1945年布亨瓦特集中營(Buchenwald)解放,重獲自由的魏瑟爾是個兩眼空洞的16歲少年。因為納粹,他失去了雙親,而納粹烙印在他手臂上的識別碼「A-7713」,就是他信念破滅活生生的印記,也是終其一生困擾他的夢魘。

魏瑟爾和家人起初被納粹從羅馬尼亞川索維尼亞(Transylvania)的小村落帶到奧斯威辛集中營,母親和1個姊妹在奧斯威辛死去,他和父親後來被帶到布亨瓦特,父親就死在那裡。

戰後魏瑟爾到了法國索邦(Sorbonne)念書,19歲成為記者,這段時間他動過自殺念頭,也絕口不提或書寫納粹大屠殺的經驗,直到戰後10年,他有點像是對自己立下誓言之後。

1955年,27歲的魏瑟爾出版「夜」。

他在書中寫道:「我永遠不該忘記那一夜,在集中營裡的第一夜,我的生命從此變成漫漫長夜的那一夜。」

「我永遠不該忘記,那些永遠吞噬我的信念的熊熊火焰,我永遠不該忘記,那永永遠遠奪去我對生命熱望的夜之寂靜。」(譯者:中央社鄭詩韻)10507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