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氣候變遷 專家:明天過後場景非不可能

2015/10/13 21:2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華盛頓13日綜合外電報導)在好萊塢科幻片「明天過後」中,狂濤巨浪淹沒摩天大樓,讓曼哈頓街道成了海底隧道;皚皚白雪無止盡地層層堆疊,覆蓋整個文明世界。最終液體結成冰,永恆冰封威脅人類性命。

這部由導演羅蘭艾默瑞奇(Roland Emmerich)執導、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領銜主演的賣座悲劇電影,假想全球暖化加速,導致未來氣候劇變的情況,全球票房累積5億美元,然而氣候學家很快地質疑其科學價值。

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這部電影上映後,著名的氣候變遷懷疑論者麥可斯(Patrick J. Michaels)在「今日美國報」(USA Today)撰文說,「身為1名科學家,我總因偽裝成『科學』來影響政治決策的謊言而發怒…那些現象每個實際上都不可能發生」。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古氣候學家海德(William Hyde)宣稱:「這部電影之於氣候科學,就如同科學怪人(Frankenstein)之於心臟移植手術。」

電影敘述「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系統」(AMOC)崩潰,產生極度寒流;AMOC是調節赤道以北氣溫的北大西洋海洋環流系統。

這部電影2004年上映時,還沒有研究這類情況後果可能性的報告。

如今,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刊登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的氣候研究指出,人們太輕忽「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式的現實。

研究執筆人德里夫浩特(Sybren Drijfhout)告訴「華盛頓郵報」:「片中地球暖化導致AMOC出現變化的情況並非完全不可思議。」

他說,當前的暖化模式不僅顯示AMOC可能崩潰,也可能造成類似「明天過後」的結果,只不過情況沒那麼極端。

德里夫浩特說:「在氣候變遷方面,我們正在玩一場危險的遊戲。」(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410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