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嚴30年 萬仁分享電影創作與轉型正義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29日專電)描述台灣白色恐怖的經典電影「超級大國民」,今天在紐約大學放映,吸引兩岸三地學子觀賞。導演萬仁認為,透過救贖之旅,讓新世代年輕人瞭解歷史,有其時代新意義。
當初萬仁以房產抵押拍攝的「超級大國民」,曾獲得第32屆金馬獎7項提名,林揚一舉拿下最佳男主角,李壽全、范宗沛也獲最佳電影音樂,是台灣電影少見直視政治受難者的作品。
文化部從9月到10月,在紐約、華府及德州等地舉辦「解嚴30年台灣電影眾生相」,放映「超級大國民」、「超級公民」、「香蕉天堂」、「軍中樂園」、「太陽的孩子」、「女朋友男朋友」、「第四張畫」、「牽阮的手」等8部電影。
1995年拍攝的「超級大國民」,在台灣的國家電影中心協助下,這次以重新調光的數位修復版本放映。萬仁會後與紐約大學電影系副教授張真、策展人陳儒修、王君琦等人深度對話,討論電影拍攝時代背景及台灣社會解嚴前後發展。
萬仁表示,找尋及探訪白色恐怖歷史,發現很多受害者、家屬境遇悲慘,但迄今沒有一個加害者被追究,片中塑造一個兼具受害者與加害者雙重身分並希望尋求救贖的角色。
萬仁說,透過贖罪的心路歷程,看見了不只是白色恐怖年代的昔日足跡,還有解嚴後台灣的種種社會、政治景況。
他認為,被冤枉是最不公不義的事,政府雖有金錢補償,但有時要的就是平反、道歉而已。時過境遷,「觀點」是拍攝最難之處,當初拍攝的心情還是很強烈,到底應用何種角度看待白色恐怖。
萬仁的作品一向關注及批判台灣政治與社會,是台灣新電影時期知名導演。「超級大國民」反映政治理想與現實處境的兩難與衝突,不只關於政治,也反映政治受難者如何面對朋友與家人。
政治大學教授陳儒修、東華大學副教授王君琦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讓台灣年輕一代知道那段白色恐怖時期歷史,不要讓歷史被遺忘。106093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