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懷舊電影兩岸通吃 直搗網路世代的虛無

2015/11/22 10:5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兩岸新世代看電影專題之四(中央社記者陳家倫台北22日電)校園懷舊電影在兩岸掀起熱潮,不管是大陸的「致青春」或台灣的「那些年」、「我的少女時代」,各自開出亮眼票房。也讓人看見兩岸年輕世代「還沒老,就開始懷舊」的有趣現象。

由大陸影星趙薇執導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簡稱「致青春」)2013年在大陸上映,深受大陸「70後」、「80後」(1970和1980年代出生)喜愛,創下人民幣7億元(約新台幣35.2億元)的票房。

國片「我的少女時代」全台票房已破新台幣4億元,2011年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簡稱「那些年」)也創下4.6億元的票房。這類懷舊校園愛情類型電影在台灣市場屢獲肯定,觀影者是「6年級」、「7年級」甚至是「8年級」(相當於「70後」、「80後」、「90後」)。

這些紅遍兩岸的校園懷舊電影的主要收視族群都是年輕人,而「70後」,正是社會的中堅;「80後」才踏入職場不到10年;「90後」許多更未走出校園,卻不約而同地開始懷念校園生活,讓人看到當代社會對懷舊的瘋狂加速。

政治大學廣電系教授陳儒修認為,這種很淺、很近的懷舊,召喚的是一群對當下感到不穩定、沒把握的年輕人,這種青春的校園記憶,對年輕人來說很容易投射,滿足了「我必須這樣度過青春」的假設。

回顧過去10多年來,光是流行音樂傳播介質的變化就經歷了好幾代的「革新」,從卡式錄音帶到MP3播放器、電腦、手機等,而數位化後的可攜與複製特質,也重組了網路世代的時間感,粉碎了對一生一世的追求。

陳儒修表示,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是非常複雜的網路環境,他們希望回到一個美好的、沒有外物、沒有大人干擾的日子。而網路世代有他們非常近的懷舊紀念,校園懷舊電影提供了一個美好讓他們景仰。10411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