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屏東高士部落民族植物專書 傳承南排灣文化

2025/3/7 22:50(3/7 23: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與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發展協會合作,7日舉辦「探索恆春半島植物秘境寶藏–講座沙龍暨專書分享會」,由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楊智凱主講。中央社記者黃郁菁攝  114年3月7日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與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發展協會合作,7日舉辦「探索恆春半島植物秘境寶藏–講座沙龍暨專書分享會」,由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楊智凱主講。中央社記者黃郁菁攝 114年3月7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屏東縣7日電)林保署屏東分署與高士部落合作,今天在分享會介紹「恆春半島的植物秘境-高士佛」專書;主講人楊智凱分享,出版過程中不僅記錄民族植物應用,也透過工作坊傳承南排灣文化。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與屏東縣牡丹鄉高士社區發展協會合作,今天在屏東縣青年旅創基地辦理「探索恆春半島植物秘境寶藏-講座沙龍暨專書分享會」,由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楊智凱主講,包括屏南社區大學、部落解說員及在地民眾等約50人參與。

林保署屏東分署表示,專書「恆春半島的植物秘境-高士佛」融合高士部落民族文化、歷史文獻、植物學知識等內容,介紹台灣民族植物與其應用,深入了解台灣生物多樣性,不僅是對自然的探索,也是對文化和知識的傳承。

「傳統知識就是部落生活」,楊智凱會中分享,去年台東小米粽中毒案,發生送驗克蘭樹葉遭誤以為血桐插曲;有看書就不會出錯,克蘭樹葉常用來包阿粨或吉拿富,蒸煮完對食物香氣也有加分,而血桐則有耆老用以潔牙。

楊智凱再舉金線蓮為例,早在1938年日本植物學家山田金治就記載,觀察到部落中以金線蓮茶為孩童退燒;說明了傳統科學走在西方科學前,且不用花大錢作驗證、以經驗實證,vuvu(長輩)講的事是書中重要紀錄。

楊智凱說,文化傳承也是此書重要意義。另外,楊智凱指出,書籍主軸為南排灣族人與植物互動關係,包含食用、宗教、清潔、觀賞等用途植物,但研究過程不僅梳理民族植物,也同時梳理恆春半島文化軸線。

恆春半島文化軸線也讓楊智凱思考旅遊形態,他表示,墾丁近年來旅遊人數下滑,若能串連文化景點,重新想像國人旅遊方式,或許能開啟新發展。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林保署屏東分署表示,高士部落位於恆春半島核心地帶,擁有獨特生物多樣性與豐富植物資源,不僅是南北植物交匯、東西植物交流熱點,也是當地人民生產與生活重要依據。高士佛(kuskus)及其周圍低海拔原始森林,保護了70多種稀有植物,成為保護與研究重點。

林保署屏東分署提及,在分署與屏科大支持與輔導下,高士部落自2022年底起已成功調查341種植物,並記錄出18種與高士佛相關的命名植物。這些努力展現了部落對於傳統知識的保存與創新發展,形成了具韌性的社區,並為混農林業與國際接軌開創了先例。(編輯:黃名璽)1140307

專書「恆春半島的植物秘境:高士佛」在2024年編寫過程中也搭配舉辦了工作坊,帶領暑假期間的學童們進行調查、拿學習單訪問部落耆老,加深老幼連結。(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楊智凱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傳真  114年3月7日
專書「恆春半島的植物秘境:高士佛」在2024年編寫過程中也搭配舉辦了工作坊,帶領暑假期間的學童們進行調查、拿學習單訪問部落耆老,加深老幼連結。(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助理教授楊智凱提供)中央社記者黃郁菁傳真 114年3月7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