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老農轉型養白蝸牛 開創香腸、罐頭等創意產品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27日電)原本種植蔬菜的61歲農民張正雄,在世界展望會輔導下轉養殖白蝸牛,經過返鄉青年的行銷和開創蝸牛香腸、罐頭,成功打入港澳市場。
潔白的蝸牛爬行在地瓜葉上啃食,旁邊放的是蝸牛罐頭和蝸牛香腸。世界展望會台東人員和返鄉青年、前財團法人台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花東地區顧問林奕廷,今天陪同蝸農發表在地創生成果。
原本種植蔬菜的張正雄,接受展望會輔導,轉為養殖白蝸牛,用0.15公頃的土地養殖約8至10萬隻。張正雄說,年紀大了力氣少了,因此養殖比較輕鬆,又有年輕人和展望會幫忙行銷和研發創意產品,希望能成為台東特有產業。
世界展望會產品經理盧偉岸說,台東無污染的自然環境最適合白蝸牛產業,對於弱勢朋友來說,養殖蝸牛較沒有太大成本負擔,養殖品管做得好,產品自然獲青睞。
盧偉岸說,白蝸牛是法國高檔食材,目前台東已有多家個體戶在養殖,世展會看準這產業發展能幫助地方弱勢,3年前與南方生活文創及聯輔基金會合作,協助弱勢養殖白蝸牛,並開發多樣性產品。
張正雄說,白蝸牛從小就是在嚴格品管的環境中生長,環境稍微不對,就會死亡,可說是嬌生慣養的蝸牛,和一般非洲蝸牛不一樣,料理出來肉質、口感也有很大差別。
協助行銷和開創產品的林奕廷說,養殖戶所飼養的白蝸牛,都必須經過嚴格檢驗,包括土壤、水源,飼料也必須是純天然無毒的,才能孕育出品質健康的蝸牛,目前除國內市場,也行銷到港澳,目前在洽談的國家還有越南、日本。
前財團法人台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董事長、民進黨提名立委參選人賴坤成到場品嚐。他說,性喜潮濕的白蝸牛,白天都躲在地瓜葉下啃食、避熱,排泄物更是提供地瓜葉生長的最佳有機肥,相得益彰,構成完美的生態循環鏈,有收益又能土質改良,一舉兩得,且養殖進入門檻不高,坪效也高,值得推廣。(編輯:郭諭儒)1120927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