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掌握、降低農損 3年增建逾百農業氣象站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9日電)農委會今天與中央氣象局簽署合作協議,副主委陳駿季表示,3年內將投入新台幣2.15億元,在海邊、淺山增建100多個農業氣象站,強化精準掌握氣象資訊及應用,降低農業災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天舉辦「農業氣象資訊服務及應用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暨記者會,由陳駿季與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共同簽署,陳駿季並宣布,農委會已爭取疫後特別預算,3年內將投入2.15億元經費,與中央氣象局合作,增建100多個農業氣象站。
他指出,相對於既有氣象站多在人口密集區,增設的農業氣象站將設在海邊、果樹產區的淺山山坡。
農委會科技處處長王仕賢說,現有氣象觀測網包含氣象/雨量站合計722站(氣象站573站、無人自動雨量站149站),且現有氣象站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雖然截至111年,已在重要農業生產區升級或新設共176個農業氣象站,但是農業區的測站覆蓋率仍有待提升。
而農業氣象站需要的資訊,還包含「全天空日射量」及「地溫」等攸關農業生產的資訊。
為何要增設農業氣象站,他舉例,目前氣象參數型保單共有17種作物品項、25項保單產品,但是保單指定之約定或替代測站,距離實際農業活動地點較遠時,測得的溫度若跟實際溫度出現落差,就會引起理賠爭議;因此增設農業氣象站,可提升精準度、減少爭議。
關於農業如何應用氣象資訊,他說,在「農業生產與操作」方面,將掌握130個客製化點位的溫度及降雨機率預報;又如「畜牧業客製化預報」方面,則會掌握5天不降雨機率的資訊,以利酪農曬乾牧草。
農業氣象資訊也會應用於災害應變,他說,將建立農業災害情資網、建立災害預警機制,以及推動氣象&農業防災APP。
科技處統計,增設農業氣象站、建構氣象網絡的服務對象,包含282個農業專區、16個改良場所及去年新納入的55個漁業專區,共353個預報點位。
陳駿季補充,今年已公告54種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作物,去年則有175項,精準掌握氣象資訊及應用,有利於降低天災、氣候變遷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也已盤查全台產區、建置熱區,藉此強化防災,例如易發生旱災地方,強化供水系統的建置;研究濕度、溫度變化對作物繁殖週期的影響,可輔導農民改變噴藥防治時間點,降低損害。(編輯:李亨山)11205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