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非六都首例危老建物重建竣工 保障市民安全
2022/9/26 13:37(9/27 09:39 更新)
(中央社記者郭宣彣新竹市26日電)新竹市府推動「都市危險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其中在東前街、東門街口的一處危老建築透天厝,經核定之「非六都首件」危老建築物重建計畫案,重建為地上11層、地下3層集合住宅竣工,以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新竹市政府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位於地震頻繁的環太平洋地震帶,為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市府從民國106年起攜手中央,推動「都市危險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至今已受理90餘件申請案、核定89件,部分案件已順利完工,陸續申領使用執照。
市府指出,其中位於新竹市東前街、東門街口,在107年核定之「非六都首件」危險老舊建築物重建計畫案,是新竹市危老建築重建案首件10層樓以上竣工案例。
都發處指出,此處原為一透天厝,屋齡達30年以上,經結構鑑定耐震能力不足,屬危險及老舊建築物,於107年6月核定危老重建計畫,獲得20%容積獎勵,基地面積達432平方公尺,原址重建為地上11層、地下3層集合住宅,附設地下停車、無障礙電梯,符合現行消防救災、逃生避難、公共安全及耐震結構標準。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代理市長陳章賢表示,新竹市為台灣開發較早地區,全市屋齡超過30年以上,且待更新的老舊住宅不少,透過簡化行政程序,加速推動都市危險老舊建築物重建,保障市民生命安全。
都發處表示,都市危險老舊建築物重建行政流程已簡化,不限土地面積大小,只要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危險老舊房屋,經確認不具保存價值、達成100%同意,小基地也能重建,而重建後的房屋高度與建蔽率都有一定程度放寬,容積獎勵也相當明確,地價稅和房屋稅也有相關減免。(編輯:陳仁華)11109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