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園鹽場考古作畫 了解金門歷史學童收穫滿滿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16日電)金門鹽業歷史悠久,金門縣文化局結合西園鹽場遺址考古學調查研究計畫與社區活動,讓考古變得有趣又好玩;開瑄國小師生今天實際走訪後開心直說,好棒的文化體驗,收穫滿滿。
在西園鹽場遺址舉辦的「大家來考古、一起作鹽畫」活動,繼昨天社區民眾參與後,今天開瑄國小師生在校長孫麗琪帶領下,也來到這裡,與日常生活經常吃到的「鹽」來一場另類接觸。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顏廷伃帶領師生觀看考古人員試掘的探坑,學生好奇從前的結晶池是由陶器碎片鋪成,與現在整齊畫一的瓷磚不同。師生也驚訝鹽田旁的水道,以前竟然可以行船,結晶池畔殘留的鐵軌基座,則是昔日鹽田有小火車通行的「證據」,方便載運沉重的鹽。
隨後師生一同用鹽作畫,用鹽、樹脂和顏料「畫」出西園鹽場美麗的黃昏。
西園鹽場位於金沙鎮原稱「西黃」的西園村內而得名,而在走訪鹽田前,顏廷伃先向師生簡單介紹考古知識與西園鹽場歷史。她說,如果納入陽翟族譜的記載,金門鹽業年代甚至可能上溯到五代時期,西元914年陳氏開基祖陳達公到金門島管理鹽場;到了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所建的浯洲鹽場,則是最為人熟知;20世紀末,考量西園鹽場虧損經營,且品質不穩定,1995年關廠停產。
這段歷史,師生聽得津津有味。6年級的陳政昇和陳子茉說,今天同時了解到考古的年代測定方式,收穫滿滿。
金門縣文化局長許正芳表示,不同以往考古計畫,試掘探坑、交個報告就結束,文化局利用中央補助鹽場考古計畫機會辦理活動,一方面透過考古建構鹽場鹽業歷史,讓文化資產的保護變得有趣,同時也讓民眾更了解金門的歷史文化,相當有意義。
許正芳表示,配合文化部地方文化館計畫,文化局規劃西園鹽場地方文化館,結合展示教育及文化典藏等功能,活化社區脈絡,展現金門觀光魅力。今年繼元宵節在鹽場辦燈會後,這次再辦理鹽畫,未來再連結風獅爺,帶動西園發展。(編輯:陳仁華)10911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