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廈兩岸聯合放流魚苗 營造海洋生生不息
2019/6/6 14:41(6/6 15:31 更新)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6日電)配合世界海洋日,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今天在金廈海域中線,共同放流經濟魚苗632萬尾,一起為沿海漁業資源注入新活力,打造生生不息的海洋環境。
兩岸聯合魚苗放流活動今年邁入第5年,金門由金門縣政府參議張瑞心領軍、廈門由廈門市海洋發展局總工程司林懷遠率團,雙方船艇在金廈中線211航標會合,共同宣誓「資源永續、與海共存」決心後展開放流。
金門水試所為這次活動孵育了黑鯛3萬尾、鱸魚2萬尾、平鯛3萬尾和午仔4萬尾,共12萬尾魚苗;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則準備了黑鯛10萬尾、黃鰭鯛10萬尾、大黃魚600萬尾。雙方共同放流632萬尾魚苗。
張瑞心表示,過去4年兩岸聯合魚苗放流累積放流黑鯛、平鯛、真鯛、大黃魚、黃鰭鯛、午仔、象牙鳳螺、三疣梭子蟹、遠海梭子蟹等超過250萬尾,受到兩地漁民肯定;期盼每年兩岸聯合放流能喚起民眾對海洋保護與永續利用的精神,同時聯繫金廈兩岸情誼,共同營造生生不息的海洋環境。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金門縣水試所所長楊文璽表示,這次放流的魚苗都是選用經過檢驗無藥物殘留、體型達放流標準5公分以上的健康個體,確保不會對海洋生態造成破壞。他說,水試所也曾透過黑鯛魚苗標識放流再捕獲回報,確認所放流魚苗會在週遭海域棲息,有助在地漁業經濟。
而為能達到放流的經濟效益,金門水試所呼籲兩岸漁民避免在放流處及周邊海域進行強度漁撈,讓放流魚苗能有成長的空間與時間,將更能有效增益漁民獲利。(編輯:翁翠萍)10806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