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化社會來臨 在宅醫療陪伴走到最後
(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22日電)高齡化社會來臨,醫療和照護服務應備受重視,台灣在宅醫療學會今舉行成立大會,希望家人可陪患者走到最後,台北市立聯醫總院長黃勝堅分享經驗時提及,應考量社區居家醫療。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舉行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國際研討會,學會表示,今年6月實行的長期照顧服務法,期望在各縣市建立「社區整體照顧系統」,但願意走進病家的醫師仍是少數。
學會說,除願意投入的醫生不多,台灣需突破難關還包括,醫療和長照間缺乏不同專業合作機制,台灣在宅醫療學會理事長余尚儒醫師認為,「當醫療走進社區後,不能停留在治癒疾病思維,應支援在家生活,且陪伴家人走到最後,這是台灣未來必行之路」。
學會期望發展台灣在宅醫療的本土化知識,督促政府政策支持「在宅醫療」系統,讓台灣「社區整體照顧」更加圓滿。
秘書長張凱評說,許多失能病人或案主因很多狀況無法待在家中,且過去醫療體系認為患者進入醫院治療後就可回家,但應重視的是維持患者生活。
他表示,這需要很多專業跨界合作,像長照、藥師、護理師、社工等介入,應以病人為中心,學會成立目的就要想連結醫療和照護體系建立平台,發展台灣民眾可接受的模式。
黃勝堅則是以「都會型社區居家整合照顧」為演講主題,黃勝堅提到1名70歲阿員姨8年前因重度失智,失能,長期臥床極需照顧,卻間接成為家人沉重負擔。
黃勝堅說,當時在台大醫院金山分院推動社區醫療服務,由團隊直接到家中協助阿員姨,也讓醫護人員從白色巨塔走入社區,病人與家屬有更緊密連結及陪伴。
黃勝堅表示,在金山分院時推動在宅醫療經驗成功後,市長柯文哲認為聯醫應社區化,雖然一開始很多醫護人員反彈,但經歷過相關案主後,看到和院內不同狀況,態度轉為投入。
黃勝堅說,醫療照護不是看病給藥就結束,社區醫療就是要走出白色巨塔,最終目標是要預防人口老化。106042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