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研院發現脊椎動物「變身」機制 打破對發育認知

2024/6/19 16:25(6/20 09: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利用多顏色活細胞標誌技術來研究斑馬魚,發現斑馬魚仔魚的肌肉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會被完全分解、替代,所有成魚的肌肉細胞都是重新生成,打破學界對脊椎動物發育的基本認知。(中研院提供)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傳真 113年6月19日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利用多顏色活細胞標誌技術來研究斑馬魚,發現斑馬魚仔魚的肌肉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會被完全分解、替代,所有成魚的肌肉細胞都是重新生成,打破學界對脊椎動物發育的基本認知。(中研院提供)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傳真 113年6月1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9日電)許多昆蟲在發育過程會進行大規模的組織替換,中研院透過斑馬魚研究發現肌肉細胞有完全分解替換機制,打破學界對脊椎動物發育的基本認知,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蝴蝶和甲蟲在發育過程會發生大規模的組織替換,比如「全變態」和「半變態」,過往學界認為這是昆蟲特有的發育機制;相較於昆蟲,脊椎動物在發育過程中外觀上的變化雖有限,但在細胞的層級是否也存在類似昆蟲發育過程般劇烈的變化,是一個未被探究的研究課題。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振輝研究團隊近日發現,脊椎動物也有全身肌肉細胞分解、替換機制,研究論文6月登上國際期刊「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期刊」(EMBO J) 。

陳振輝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過往學界對於脊椎動物發育的認知,是認為肌肉的生長是由肌肉幹細胞不斷分裂、增生形成更多肌肉細胞,或是經由肌肉幹細胞跟已存在的肌肉細胞融合,增加個別肌肉細胞的體積,來促成整體肌肉組織的生長及個體發育。

然而,這次研究團隊利用多顏色活細胞標誌技術來研究斑馬魚,卻發現斑馬魚仔魚的肌肉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會被完全分解、替代,所有成魚的肌肉細胞都是重新生成。

陳振輝表示,過去學界理論認為肌肉是經由已存在的肌肉細胞因為分裂變多、或是因為融合變大來讓小魚長成大魚,但這次研究發現,除了這兩個機制,其實仔魚已存在的肌肉細胞還會被分解、替換,就像小孩換牙一樣,仔魚肌肉會逐漸更新,最終完全轉換成大小、型態、功能完全不同的成魚肌肉。

由於研究結論挑戰學界對脊椎動物發育的基本認知,陳振輝說,審查過程中收到很多質疑,包含「替換範圍真的是全身肌肉嗎」、「研究工具是否有瑕疵」、「為什麼替換需要發生」、「成魚肌肉也會替換嗎」等,因此團隊也用其他方式來驗證自身研究成果,從一開始投稿到最終被接受耗費超過一年半,若加上4年半的研究時間,總計是橫跨6年的工作。

陳振輝也提到,這樣的研究成果其實不僅止於發現脊椎動物的肌肉分解替換機制,也讓人意外思考到哲學上的問題。若在發育過程中,個體大部分的細胞都被完整替換,那麼替換前後的個體是否可以被認為是同一個體,「2000年前普魯塔克提出的『忒修斯之船悖論』竟可以用來類比脊椎動物的發育過程」。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此外,這樣的肌肉分解替換機制或許能激發思考再生醫學的研究方向。陳振輝舉例,有些年長的人會有肌少症,若想解決肌少症,到底應是要朝促進肌肉幹細胞活性的方向思考,還是專注發展策略以維持既有的肌肉細胞,這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

此研究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研院國際研究生學程的博士生烏庫馬,研究團隊包括方浚懿、阮筱彧、許紹君、王崇漢、陳振輝。研究經費由中研院細生所、院內前瞻計畫、關鍵種子計畫及國科會支持。(編輯:李淑華)11306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