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版星鏈首部曲 B5G低軌通訊衛星2026年發射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16日電)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任吳宗信今天表示,2026年將發射第1枚B5G低軌通訊衛星,酬載將公開尋求海內外廠商合作發展;同時,啟動入軌火箭計畫,放眼在2031年送500至600公斤的衛星進入低地球軌道。
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將於今天下午落幕,3天吸引不少產官學界人士及一般民眾駐足「台灣太空形象館」,展會中除有獵風者衛星模型、B5G低軌通訊衛星模型,還包含首次亮相的三節入軌火箭1:2模型。
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定10月升空,未來太空發展藍圖中,B5G計畫作為台灣發展通訊衛星、乃至台灣版星鏈的首部曲,將進行從衛星到地面站的通訊測試與驗證,攸關備援數據通訊、環境監測、防災、海上物聯網(maritime IoT)等應用。
吳宗信表示,據太空中心目前規劃,將於2026年發射首枚B5G衛星,2028年發射第2枚,任務執行期間至少3年,其中的關鍵之一「Ka頻段通訊酬載」,近期將公開尋求海內外廠商合作發展,預算經費新台幣9億元。
過往台灣衛星要入軌,由於沒有火箭自主發射能力,因此需向歐美國家的航太公司買「車票」,搭載在別人家的火箭當乘客,才得以升空執行任務。
入軌火箭模型之所以吸睛,吳宗信表示,政府今年啟動入軌火箭計畫,正是意味著台灣將掙脫沒有自身衛星載具的「緊箍咒」,期待在2029年至2030年可以送200公斤衛星進入低地球軌道,目標2031年時,運載衛星可達500至600公斤。
至於國家發射場選址進度,吳宗信指出,這考量的因素、面向眾多,包含部落諮商、環評、地目為何等等,後續也可能舉辦公聽會,一步一步走,期望2026年、2027年建置起來,以亞鄰國家來說,韓國當初在布建發射場時更是花了快9年的時間。(編輯:郭無患)11209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