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北大學團隊整合模型 提災害對策打造韌性城市

2020/3/18 12:48(3/18 16:3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蔡芃敏台北18日電)台北大學研究團隊整合都市淹水、土地使用變遷、都市風險評估等模型,預先提出預防災害對策,供政府進行都市計劃時參考,藉此降低災害、極端氣候負面衝擊,研究團隊說,將模型商業化是未來目標。

科技部今天舉行「不畏氣候變遷打造永續發展韌性城市」記者會,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助理教授顧嘉安表示,受到氣候變遷影響,衝擊都市發展,也讓各界開始關心打造因應自然和工業災害的「韌性城市」、防洪兼具生態功能的「海綿城市」。

為了解都市發展與風險變化,顧嘉安研究團隊整合跨領域模型包含氣候變遷下都市淹水模型、都市土地使用變遷模型、都市風險評估模型等,再透過模擬未來都市計劃,就此提出模型工具,並預先提出災害預防對策,供未來進行都市計劃參考,藉此降低災害風險以及減緩極端氣候的負面衝擊。

為了讓研發模式更實用且具說服力,研究團隊鎖定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等四區域,進行模擬建構並評估應用效益。顧嘉安說明,北北基桃雖然是共同生活圈,不過,在交通、經濟、房價、人口遷移等卻有不同發展,讓四區面對氣候與環境變遷應變能力有所差異。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他說,根據土地利用變遷與淹水潛勢空間關聯分析結果,得知建成空間、植被及水體空間型態影響地區淹水深度與範圍,這也象徵空間規劃可作為有助降低淹水風險的工具。

顧嘉安指出,目前能夠透過跨領域模型掌握都市開發與都市洪災的關聯性,並且透過情境設定了解不同政策對未來洪災風險的影響,也可將相關資料參考都市減災、氣候變遷規劃。模型仍在研究階段,不過,將模型商業化是團隊目標。(編輯:郭萍英)10903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