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案破12萬 助攻精準醫療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6日電)中研院今天宣布,101年建置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至今年11月底收案數破12萬,目標113年收集20萬筆台灣民眾生物基因數據,找出慢性疾病原因,協助擬定治療及預防策略。
中央研究院今天召開「助攻精準醫療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案數突破12萬」記者會,並進行榮譽理事授證予中研院副院長劉扶東儀式。
記者會也宣布,由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學會主辦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學會年會暨人體生物資料庫之永續經營與ELSI治理國際研討會」今天開幕、為期2天。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強調,中研院建置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是台灣為未來生物醫學發展所建置最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是台灣唯一具有長期回溯追蹤可能性的族群生物資料庫。
他還說,迄今已突破12萬人參與,完成10萬人全基因定型晶片實驗,提供國內外學研與產業分析應用,為國家奠定基因體研究的堅實基礎,以擬定本土常見疾病成因的分析與治療。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主持人李德章進一步說明,這10萬人的全基因定型晶片實驗資料,加上詳細問卷資料,包含生活型態、變動及飲食習慣等,從中找出疾病發生關係;並在後續追蹤原本收集資料時沒罹患癌症的2萬多人裡,發現300多個癌症案例。
他強調,慢慢累計這些資料,對了解未來癌症發生機率有幫助;而且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資料收集品質很好,已在國際重要期刊發表近百篇論文,穩定運作中。
十分關注此領域發展的副總統陳建仁特地出席致詞表示,精準醫療有賴生物資料庫作為後盾,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已運行8年,在國際上逐漸占有一席之地,而持續運行需要相當多資源,如何永續經營是本次會議討論重點。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學會理事長何弘能舉例,綜觀全球,能像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UK Biobank)願意長期投入資源來建置族群基因資料庫者不多,台灣就是少數擁有此類生醫資源國家。而英國人體生物資料庫在2012年開放相關研究計畫申請後,使用效益也從2014年起持續攀升,收入在2018年達到100萬英鎊,然而,其營運資金仍有賴政府與民間公益基金持續捐助。
陳副總統期許,要能永續經營,與「朝向臨床研究資料庫的轉型」、「與產業界的結合」、「管理模式的進化」等議題的執行有關;對國衛院未來推動「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也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編輯:葉俐緯)108121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