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倖存心態阻礙台灣科技創新
(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18日專電)科技產業曾引領台灣經濟風騷,不過「紐約時報」報導,倖存心態阻礙了台灣科技創新,而由日漸老邁的第一代高科技企業家建立的產業王國也充滿保守的商業文化氛圍。
報導指出,5年前,台灣科技產業正意氣風發,宏達電(HTC)取代蘋果,成為美國最大智慧型手機賣家,宏碁(Acer)超越戴爾(Dell),成為全球第2大個人電腦生產商。這些成就提振台灣經濟,讓台灣朝下階段科技大國地位邁進。
不過,這個軌跡出現轉折。去年,隨著市場衰落,宏碁和華碩(Asustek)的股價分別跌了43%及22%,HTC股價大跌45%。自2015年2月以來,台灣的電子產品出口持續下滑,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減少,某種程度係因科技產業疲軟所致。
另外,中國大陸興起的激烈競爭和大陸經濟放緩,都對台灣科技產業帶來複雜的衝擊。
報導引述台灣AppWorks負責人說,台灣科技產業的問題來自文化及政府部門。未能適時創造人才和靈活性,讓台灣從80、90年代的製造業,向前轉型到繁榮矽谷的軟體和網際網路產業。
不少人批評台灣科技產業根植於一種保守的商業文化氛圍,圍繞著已日漸老邁的第一代高科技企業建立起來的王國。不像矽谷有31歲的臉書(Facebook)創辦人暨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大陸有44歲的騰訊(Tencent)創始人馬化騰。
反觀台灣科技領袖,是84歲的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以及總部位於台灣的代工大廠富士康(Foxconn)董事長、65歲的郭台銘等。
紐時引述研究台灣科技產業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表示,「倖存心態」(survivalmentality)不利創新,科技領袖若不願重視行銷及設計,企業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拋在後頭。
史兆威認為,HTC對品牌形塑還不夠重視,隨著個人電腦市場萎縮,宏碁也沒來得及轉向產業領域。台灣目前在電腦、伺服器和智慧型手機等發展,多受制於美國更知名的品牌。
報導說,台灣創業產業整體儘管持續成長,但規模依然很小。保守心態也讓年輕人寧可選擇成熟企業的安穩職位,而非加入創業行列。
台灣也有類似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等機構,協助企業打造新科技公司,另有國發會成立的「台灣新創競技場」(Taiwan Startup Stadium, TSS)。
報導引述台灣電動機車品牌Gogoro執行長魯克(Horace Luke)指出,台灣產業缺乏緊迫感已有所改變。過去1年半裡,科技界的警鈴響了,商業領袖都在談論創新,意識問題的存在,正是修正的第一步。105011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