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讀物分級籠統 學者大數據研發適性
(中央社記者林孟汝台北23日電)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父母都會不手軟購買課外讀物,不過,有些課外書籍可能高估兒童的閱讀能力,難度讓小孩不願再讀,學者以大數據研發適性閱讀系統,解決因材施教的問題。
在科技部補助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宋曜廷所主導的團隊經過4年多時間研發了「SmartReading慧讀,會讀」系統,並從去年12月開始免費推展,目前已有台灣8個縣市、30所國中小陸續採用,同時已推廣到香港和印尼等海外地區。
宋曜廷表示,坊間書商在訂定文章的適讀年齡時,常仰賴專家的經驗法則,因此無法精準掌控文章的結構是否會超出小孩的認知,甚至有些文章用字遣詞或知識概念過於困難,超出課綱的標準,以致孩童無法與目前在學校所學的知識銜接上,形成不願再讀的後果。
他認為,書商如果把讀物的內容窄化就會不好賣,因此在標誌適讀年齡時都會籠統,建議應參照國外的例子明確印在書上,讓家長也容易選擇,未必是壞事。
這套「SmartReading慧讀,會讀」系統,包含「中文文章可讀性系統系統」(CRIE),以及「國語文閱讀能力適性評量」(DACC)兩大部分,可以分析書本內容難度及分級,也可以立刻精確測得學生閱讀能力,甚至系統會自動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程度的書籍,從小養成孩子閱讀習慣。
宋曜廷指出,「CRIE」是一套結合閱讀心理學、語言學及機械學習演算法的多功能文本可讀性的系統,利用潛藏語意分析技術從5611篇教科書中取出1至12年級的「知識概念空間」,用來評量文章中詞彙的關係及難度,不但可同時預測不同領域文章的可讀性,準確率更高達82.07%,並可對所有的閱讀材料,進行有效的難度分級,輕鬆達到文本難度分級的目標。
他並以新小牛頓雜誌中適合國小一至四年級閱讀的49篇文章為例指出,教師判定有26篇,CRIE則認為有42篇都需要超過國小五年級的讀者才能夠理解,顯示多數科普雜誌和兒童讀物撰寫的內容超過所指定閱讀年齡層的兒童,有高估兒童閱讀能力的現象,以致兒童失去信心後,對科普失去興趣。
「DACC」則是診斷學生閱讀能力表現的閱讀評量工具,透過電腦化測驗,可以衡量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並從中了解學生與同儕閱讀能力的差距,以提供個別化差異教學。
宋曜廷指出,截至今年11月止,已有1萬多位中小學生完成DACC的評測,初步的結果看出偏鄉兒童的閱讀能力較弱,不過,他認為,目前的資料代表性仍不夠,應要再半年左右才能看出更準確的結論。10412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