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二尖瓣置換選瓣膜 長庚證實病因考量比年齡關鍵

2025/4/17 11:41(4/17 18: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揭示,二尖瓣置換手術的成功關鍵,是選擇瓣膜時加入病因考量。左為生物性人工瓣膜,右為機械人工瓣膜。(長庚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傳真  114年4月17日
長庚醫院最新研究揭示,二尖瓣置換手術的成功關鍵,是選擇瓣膜時加入病因考量。左為生物性人工瓣膜,右為機械人工瓣膜。(長庚醫院提供)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傳真 114年4月17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7日電)二尖瓣置換手術過去臨床指引,以患者年齡作為主要考量,建議65歲以下患者選用機械瓣膜,65歲以上選用生物瓣膜,但長庚研究團隊透過健保數據分析,證實病因考量比年齡更關鍵。

林口長庚麻醉部副部主任陳俊宇今天透過新聞稿說明研究結果,這項研究共分析台灣健保資料庫2002年至2018年間9201名二尖瓣置換患者,探討不同病因及年齡對存活率影響。結果顯示,不同病因應有更適合選擇的二尖瓣瓣膜,這項研究發表於去年6月國際期刊「國際外科雜誌」。

過去的二尖瓣置換手術臨床指引以患者年齡作為主要考量,陳俊宇說,這項研究結果顯示,不同病因應有更適合選擇的二尖瓣瓣膜,如感染性心內膜炎,是由細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心內膜感染,研究發現曾在住院期間出現中風的患者,生物瓣可能是更安全的選擇。

針對風濕性心臟病,研究顯示,這類由風濕熱引起的自體免疫疾病,60歲以上患者即可選擇生物瓣,以避免終生服用抗凝血劑可能的傷害;退化性二尖瓣逆流者,70歲以下患者機械瓣存活率較佳;缺血性二尖瓣返流預後較差,無論選擇機械瓣還是生物瓣,對存活率影響都不顯著。

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巨量資料及統計中心主任的陳紹緯說,二尖瓣是左心房與左心室間的瓣膜,主要作用在阻止左心室的血液逆流回左心房。當運作出現問題時,病人會有覺得喘不過氣來、體能下降、下肢水腫等症狀,甚至導致心臟衰竭。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陳紹緯表示,二尖瓣嚴重病患須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二尖瓣修補或置換手術。通常以二尖瓣修補為先,長期結果較佳,若病況太嚴重不適合修補,才考慮置換,置換手術可選擇使用機械人工瓣膜,或是生物性人工瓣膜,過去建議65歲以下患者選用機械瓣膜,65歲以上選生物瓣膜。

陳紹緯解釋,機械瓣膜優點是耐用性高、再手術機率低,但需要終生服用抗凝血劑以預防血栓,未來若接受牙科等其他手術或侵入性檢查時,要住院調整抗凝血劑藥物。生育年齡女性還須注意藥物可能有致畸胎風險;生物瓣膜的優點則是不需要終生服用抗凝血劑,但瓣膜退化較快。(編輯:陳政偉)11404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