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打兩手密使穿梭 學者:李登輝對中政策珍貴資產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8日電)政大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李福鐘今天針對前總統李登輝的中國政策指出,李前總統從蔣經國的「三不政策」窠臼破繭而出,創造了對中政策「談談、打打,檯面上步步為營、檯面下密使穿梭」的高難度操作形態,留給台灣珍貴資產。
國史館舉辦為期兩天的「李登輝與台灣民主化」學術討論會上午登場,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李福鐘發表「李登輝對中國政策的展開(1988-1993)」學術報告時,作上述表示。
李福鐘說,李登輝擔任總統12年期間,從1991年海基、海協兩會談判與密使溝通雙軌進行開始,歷經1995 至1996年的台海軍事危機,再到1998年辜汪上海會晤,隔年「兩國論」推出為止,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給。
他指出,李登輝的「談談、打打,檯面上步步為營、檯面下密使穿梭」,至少在1993年4月兩岸於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時,此一操作方式已漸趨成熟、定型;這是台灣前所未見的「中國政策」,並成為往後20餘年間,3位繼任總統與中國互動的參考範本。
李福鐘指出,李登輝從故總統蔣經國所留下的「三不政策」窠臼破繭而出,開創政府對於中國政策的運作機制,並嘗試各種可能操作手法,給繼任者參考學習,這是李登輝留給台灣的珍貴資產。
至於兩岸密使,李福鐘表示,1990年12月以開班講授儒釋道三家學問聞名的南懷瑾,傳來北京希望接觸的消息;受李登輝信任的蘇志誠銜命前往香港,與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斯德見面,雙方交換了一些各自關心議題的資訊。
李福鐘指出,類似的秘密對話在1990年年底至1992 年6月共進行8次,每一次都由南懷瑾牽線;直至1992年6月,蘇志誠與中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的香港會面後,台北與北京之間的密使管道顯然已運作成熟,不再由南懷瑾作為中間人。
此外,1992年8月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許鳴真以探親名義來台,並親自面見李登輝,此後雙方秘密管道改採直接電話連絡方式。
李福鐘表示,當時台灣與中國最高領導階層的秘密對話管道,為李登輝的中國政策提供極為篤定的決策依據,包括成立國統會、陸委會與海基會成立、終止動員勘亂、新加坡辜汪會談等許多重大決策,都是事先透過秘密管道讓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知悉,才正式浮出檯面。(編輯:林克倫)11008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