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高專人才歸化 政大越語講師陳凰鳳早自認是台灣人

2020/11/15 15:50(11/16 14:0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15日電)「早在20年前,我已經把我自己視為台灣人」,通過高專人才審查取得我國國籍的陳凰鳳說,剛到台灣時看到滿街越南新娘廣告,對她衝擊很大;她要以自身經驗證明,不一定要透過婚姻才能成為台灣人。

內政部10月27日召開歸化國籍高級專業人才審查會,共有7名外國高級專業人才通過審查,其中包括越南籍的陳凰鳳;在政大外文中心擔任講師級約聘教學人員的她,積極推廣越南文化及越南語教育,有助推動多元文化教育,促進族群融合。

畢業於越南國立胡志明市大學法律系、後來從事教育工作的陳凰鳳說,當時越南法律制度沒那麼完善,實習後覺得當律師不如她想像中具有理想;唸大學時認識外派到越南工作的先生,交往2年後進一步提出要結婚,但父母對於先生是外籍人士,沒那麼放心,也不希望她離開越南。

陳凰鳳說,兩人婚後在越南住8年,直到2個孩子出生,公婆才想要他們搬回台灣、看看孫子,她也考慮到孩子教育問題,在2001年搬回台北。到了台灣後,發現「大街小巷都有外籍新娘20萬、30萬」的廣告,用金錢判斷婚姻關係,讓她覺得很不舒服。

看到那些廣告,「我真的打擊很大」,陳凰鳳說,這些透過仲介嫁來台灣的外配,沒有感情基礎就成立家庭,馬上就面臨生育,「我最難過的是這個家沒有愛,但又有下一代,孩子要在怎麼樣的環境長大?」對此,她非常難過、擔憂。

她也注意到媒體對外籍配偶總是有負面的報導,而原本希望給孩子好的教育環境,卻讓她對孩子的未來感到憂心,甚至一度想再搬回越南。有天她看到一則新聞,有名外配因為和夫家溝通不良,就帶孩子去自殺,「我太難過了」。

陳凰鳳說,先生鼓勵她去基金會擔任志工,走出家庭、融入社會,開始接觸其他新住民後,才發現問題都是因語言隔閡、無法溝通;她除了在基金會打電話關懷新住民姐妹外,也到醫院診間當志工,協助翻譯。

後來思考要如何更實質地幫助新住民姐妹,陳凰鳳決定開班教外配學中文,最初在中山社區大學開課,第一次就有近30位新住民來上課,家屬則在教室後面看;有些家屬看完她的授課方式後覺得很有趣,也想學越南文,後來她開班教外配家屬學越文。

政大外語學院前院長陳超明在媒體上看到陳凰鳳的相關報導後,認為其他國家的外語學院都有90幾種語言,但政大只有20幾種,且台灣有很多東南亞人士,更應重視多元語言,2006年起就請陳凰鳳到政大授課。

陳凰鳳說,「我們是被迎娶回來的,應該被公平對待」,但如果沒有告訴台灣民眾,因為語言、文化隔閡,台灣人永遠不會了解;為此,她才決定去上廣播、電視節目推廣越南語教學,並將與新住民有關議題投書媒體,想證明自己不是社會負擔,要用自己的力量實現夢想。

根據法令,外籍配偶僅需在台居留3年,就可歸化並取得身分證,但陳凰鳳說,最初她是以外籍生身分來台唸研究所,且離開越南時也答應父母,她隨時可以帶著行李回家,請父母不用擔心;直到父母親都離世,她沒有牽掛後,才經由文化部推薦申請歸化。

陳凰鳳表示,沒拿身分證那段時間,除了不能投票,沒什麼特別不一樣,「因為我早就把自己當成是台灣人」,她所做的事對這塊土地都是真的情感;雖然沒有黨籍,她卻能擔任民進黨新住民事務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只因台灣是民主社會,「這點太珍貴、太值得讓我成為台灣人」。

她鼓勵其他新住民姐妹,不一定要透過婚姻這條路才能成為台灣公民,如果是人才、菁英,能被社會認同、對國家有貢獻,有天也能像她一樣申請歸化成為台灣人;住在台灣大家都覺得很幸福,「我等了20年都做得到,你們更容易、更快」。

陳凰鳳將新住民比喻為種子,是帶著夢想來台灣,一定要深耕,如果故意去壓它、不讓它長出來,它為了努力生存就會長歪,進而影響社會;如果扶正它,讓它長成健康的樹,會讓台灣更優越,不管哪個黨執政,盼能聽到新住民聲音、支持新住民,讓他們有機會貢獻。

陳凰鳳說,「只是現在有實質一張身分證,早在20年前,我已經把我自己視為台灣人」。(編輯:楊凱翔)1091115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