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感受社會脈動 陳忠信:70年代是驚蟄的年代

2019/12/2 09:48(12/4 17:4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2日電)「70年代,我定位成『驚蟄』的年代」,曾任美麗島雜誌主編的陳忠信這樣形容那些年,即使知道從事這份工作有被捕的風險,但當年感受到「社會在動」的氛圍,他還是毅然投入。

陳忠信畢業於東海大學數學系,被視為政治理論健將。陳忠信在1979年僅30歲,就被延攬到美麗島雜誌擔任主編,卻也因為這份工作被捕,在獄中度過4年歲月,出獄後即以筆名「杭之」為文。談起那段時光,陳忠信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處在那個年代,也許你會勇敢一點」,會不自覺受到刺激,當年那就是一種「大時代的氛圍」。

●黃信介信任年輕人,大開大闔的時代

1979年8月創刊的美麗島雜誌,封面上除了「美麗島」3個大字外,還寫著Formosa、The magazine of Taiwan’s democratic movement,也就是自許為台灣民主運動的代表刊物。時任美麗島雜誌總經理的施明德認為,不該只有編輯部、業務部,更要在各地成立服務處,就像是國民黨的民眾服務社一般,在他們腦海思考的就是地方黨部的概念,正在組織「一個沒有黨名的政黨」。

當時張俊宏是台灣省議員,掛名總編輯,雜誌社內原本還有另一名編輯,「許信良找我過來,一切放手讓我們去幹」。陳忠信重新規劃內容,連施明德、多年後出任副總統的呂秀蓮所寫的文章,都曾被他丟掉過;美麗島雜誌發行人黃信介在雜誌中掛名的文章,也出自陳忠信之手,「是到雜誌印出來後,他(黃信介)才知道自己講過這些話」。

陳忠信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黃信介說要信任年輕人,真的是大開大闔的時代,在與國民黨抗衡的大目標底下,很多地方不會計較這些雞毛蒜皮的事,「真正很信任年輕人,他們就在後面扛責任」。

●風聲傳要逮捕 寫信給愛妻:我一定會回來

當時雜誌第一期的社論標題是「民主萬歲」,刊頭寫共同推動新生代政治運動,培養新生代、建立合理社會,是當時反對運動共同的訴求。陳忠信說,當時統獨議題因為環境關係沒有檯面化,但雜誌中曾出現過一篇寫連體嬰的詩,當時剛好有張忠仁、張忠義連體嬰兄弟的新聞,詩裡即以如果沒有分割就死掉,分割會有獨立的生命,用來影射、隱喻台獨。

美麗島雜誌8月創刊後發行了4期,平均每期創下10萬本的銷量,第5期編輯作業接近完成,預定12月發行,就發生了美麗島事件。陳忠信事後推斷,當時政府應該是認為,管外面組織發展的是施明德,管編務的就是陳忠信,把這兩人抓起來,暫時可以癱瘓黨外活動。

當時早有風聲傳出,政府要逮捕陳忠信與施明德,陳忠信簡單寫下一些鼓勵、安慰的話,也對妻子承諾「我一定會回來」,並把這封信交給經常在雜誌社出入的田秋堇,並說如果他出事,就把信給他太太。這封信至今還保存在陳忠信的家中。

當年從事這份工作,陳忠信坦言,沒傻到不知道會有被抓的危險,但好像也不怎麼在意;他曾在公墓旁租房子,有次東海大學的教官遇到他時對他說,「陳忠信,你的鄰居都不講話的,你也不要講話」。陳忠信笑說,鄰居當然不會講話,因為都是死人,但他不會因此退縮。他說,當時整個時代的氛圍是有反抗性。

陳忠信將70年代定位成「驚蟄」的年代,因為「驚蟄」在24節氣中,是指天氣轉暖,上天以打雷方式驚醒冬眠中動物。他說,此時蟲開始蠕動、百鳥競飛,台灣經過多年的戒嚴與白色恐怖,1977年發生「中壢事件」,確實社會有在動的氣氛。

●美麗島與反送中 同受政府壓制思想

香港反送中自今年6月發展至今,與美麗島事件如出一轍,皆是年輕人在追求民主過程中,受到政府的壓迫。陳忠信說,美麗島事件和反送中雖然環境不一樣,但受到政府壓制卻是一樣的,而從精神到肉體,最主要是思想的壓制,掌握權力者要控制大眾的意圖,都是相同的。

不同的是,陳忠信分析說,過去只能透過有限的管道,把政府壓制政治犯、關進牢裡的訊息及反抗運動等訊息傳到國外,例如中壢事件鬧那麼大,隔天媒體都沒消息;但現在全世界的鏡頭都對著香港,事情可能發生5分鐘後,手機的推播通知就響了。

陳忠信說,現在全世界都在關注香港,這是與美麗島事件最大的不同點,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面對麥克風就能侃侃而談他們的訴求,當年雖然有像美麗島這樣的雜誌,灌輸很多理念性的東西,但在當時還是不太可能受國際關注。

●不可能一直把蔣當神拜 促轉應處理「中正廟」

總統蔡英文上任後,推動轉型正義工程。陳忠信認為,轉型正義要做到徹底、無遺漏很難,但「中正廟(中正紀念堂)、蔣陵(慈湖)這兩個你要處理,至少這是很有代表性的」。陳忠信說,在首都的首善之區弄一個「精神墳墓」在那裡,要怎麼談轉型正義?他也曾向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這是大好機會來做精神性的轉型」,將中正紀念堂改造成國會園區,將來民眾要抗議就到那裡去,讓中正紀念堂作為以人民為中心的地方。

陳忠信曾在美麗島事件10週年時寫過文章,並以「邁向後美麗島的民間社會」為題,因為當時公民意識還沒成熟,因此他用的是「民間社會」;之後又經歷這30年,包括太陽花運動等,可以看出台灣的公民社會基本上已經成熟建立起來。

回顧起美麗島事件40週年,陳忠信說,某個心情是欣慰的,台灣經歷過相對於戒嚴那種舊政治的時代,「這是可以稱為新生代運動,而且獲得某種成果」,整個社會40年來是往前邁進,雖然還是有不滿,但前進的趨勢是存在的。(編輯:黃國倫)10812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回望美麗島事件 吳乃德:台灣最好的時刻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