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局:貨貿協議可減緩供應鏈替代
(中央社記者王承中台北9日電)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今天表示,積極進行貨貿談判,最主要目的就是讓產業根留台灣,若大陸關稅降低,中小企業就可留在台灣發展,減緩外移速度,相對來說也減緩供應鏈替代。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李貴敏、國民黨籍立委邱文彥,上午在立法院舉辦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公聽會,邀請經濟部長鄧振中、農委會主委陳保基、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及民間業者、學者與會座談。
陳保基指出,從2008年以來,台灣就沒有開放過任何中國大陸農產品,但中國大陸卻對台灣開放,這根本是不對等關係,卻一直要求中國大陸,只要是台灣能賣給中國大陸的都要零關稅,讓中國大陸談判代表很嘔。
他表示,台灣在國際貿易上還有20項農產品用特別防衛條款跟關稅保護,佔農業產值46%,保護程度相當高,但相關的補貼及照顧其實對產業是障礙,永遠在保護傘下。
陳保基說,台灣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農業就一直在轉型,從早期扶植工業出口,到目前台灣農業產品跟技術都是世界最好的,可是一談到貿易自由化,就說台灣農業要保護。他說,既然講台灣水果很好,全世界無人可比,那就走出去,不要擔心台灣的農業。
林祖嘉表示,台灣賣到中國大陸的產品,超過50%來自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當然會因為關稅的下降而得到好處,貨貿協議絕對會讓大、中小企業都會獲利,且台灣對大陸出口的原物料,很多都是賣給大陸台商,若關稅下降,可增加台商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
他說,根據經濟部初步估計的效益影響評估,簽署貨貿協議可增加經濟成長率1.63%,增加25萬人就業,失業率將大幅下降,隨著企業有機會擴張市場,對勞動需求就會增加,青年人的薪資才會漲。
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指出,經濟部積極進行貨貿協議談判,最主要目的就是讓產業根留台灣,因為如果有一個好的貿易環境,產業才可以留在台灣安身立命,整個貨貿談判結構裡面,高科技業只有面板一項,大部分都是中南部傳統的中小企業。
吳明機表示,中國大陸市場關稅高,中小企業產品賣不進去,只好外移到大陸,產生替代;若關稅降低,中小企業就可以留在台灣發展,減緩外移速度,相對來說也減緩供應鏈的替代。10412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